


当最后一帧光影在银幕上淡去,片尾字幕伴着细碎的讨论声缓缓滚动,工人文化宫夜校第三期影评课正式落下帷幕。这不仅是单期课程的圆满收尾,更是一场跨越四季公益影评写作之旅的温暖句点——从春寒料峭时的初遇,到冬日渐深时的相守,一整年的深耕细作,让每一位学员在镜头与文字的碰撞中,终与心中的热爱撞个满怀。

回望这一年的课程轨迹,工人文化宫以“影片精看—写作实战—案例研讨”为阶梯,搭建起从观影到表达的完整桥梁。在《红高粱》的漫天红霞与黄土中,拆解色彩符号如何承载野性的生命力;在《伊豆的舞女》淅淅沥沥的雨幕里,捕捉微表情与场景调度藏着的含蓄深情;在《霸王别姬》的脸谱变换间,探寻人物命运与时代命题的深层勾连。从400字段落的精准打磨到完整影评的逻辑构建,从蒙太奇、长镜头等理论的入门认知到灵活运用,从经典影评的深度拆解到学员作品的互评互鉴,每一次暂停播放的细节分析,每一次笔尖划过纸面的思考沉淀,每一次点评交流中的思想碰撞,都在为学员的表达之路铺就基石。

曾经,“镜头语言”“色彩心理学”是遥远的专业术语;如今,学员们已能精准剖析影片肌理,从画面构图到叙事节奏,从人物弧光到主题升华,皆有独到见解。曾经,不少人苦于“观影千遍,下笔无言”;如今,大家能以文字为舟,在光影的海洋中载着思考与感悟扬帆,让每一份观影体验都有了具象的落点。杨藻老师的细致点评、同学间的真诚分享、自我突破的每一次尝试,都化作最珍贵的收获,沉淀在每一篇日渐成熟的影评里。


光影流转不停,写作之路无垠。全年影评课程的结束不是热爱的终点,而是下一段表达之旅的起点。每一位学员将带着这份在夜校收获的底气与热忱,继续在光影世界中发现美好、沉淀思考、书写心声。
来源:哈尔滨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