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为全市老年人口密度较高的城区,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向阳区将养老服务工作列为民生保障的重中之重。通过整合民政、卫健、街道等多部门资源形成合力,以“居家养老”“社区嵌入”“机构照护”三大模式协同发力,全力构建“覆盖广泛、服务精准、保障有力”的养老服务体系,让每一位老人都能感受到稳稳的幸福。

守护居家养老“安全门”
居家养老是多数老年人的首选,向阳区聚焦困难群体需求,筑牢居家养老“安全屏障”。今年以来,全区累计为395户困难老年人家庭完成适老化改造,护理床、防滑垫、扶手等设施的安装,有效降低了老年人居家意外风险。“以前夜里起床上厕所,总怕脚下打滑摔着,现在给家里装了防滑垫,床边还安了扶手,心里踏实多了。”居民李阿姨指着家里的适老化设施笑意盈盈表示。

向阳区联动物业企业、零售服务商、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等拓展为老服务功能,通过“社工+邻里+志愿者+医生”相结合的方式,采取普遍巡访、重点巡访,电话问候、月探访等多种形式,为513名独居、空巢老年人提供紧急救援、生活用品代购、精神慰藉等全方位服务。
“橄榄绿志愿服务队”“银龄巡逻队”等11支老年志愿服务队更是成为社区养老服务的重要力量,退休老党员、老干部陪居家老人们拉家常、调解生活纠纷、宣讲养老政策等,用陪伴温暖晚年时光。“退休后加入银龄巡逻队,陪着老伙计们拉家常,既能发挥余热,又能给大家带去温暖,特别有意义。”老年志愿者李大爷笑着分享。
搭建社区养老“便民台”

“以前带老人跑医院,排队就得俩小时,现在出门5分钟到社区医院,15分钟就测完血压血糖,太省心了。”高血压患者张爷爷的家属对着医护人员连连道谢。学府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今年9月份被表彰为全国“敬老文明号”,一直深耕健康养老服务,积极推动医疗与养老服务深度融合,为辖区老年人打造了便捷、优质的一体化健康保障。
“社区活动室让我们的晚年生活比年轻人还精彩。”张大爷和老伙伴们分享着参与社区活动的喜悦。西林街道则依托特色活动室,打造集乒乓球室、舞蹈室、书法绘画室等于一体的文娱空间。

各街道因地制宜打造养老服务“微阵地”。建设街道九洲社区以创建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为契机,整合辖区资源打造“一刻钟”养老服务圈;桥南街道南义兴“万诚千惠”社区食堂自开业运行已有一年多的时间,已经成为社区老年居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长安街道上门安装“出门神器”提醒老人关燃气、带钥匙等温馨提示,让老年人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服务、收获归属感。

筑牢机构养老“保障线”

“通过专业技能培训,我们照护失能老人更有底气了,不仅要有爱心,更要懂科学方法。”向阳区幸福长寿养老中心唐院长的话,道出了机构养老服务提质的核心。以前,幸福长寿养老中心服务多停留在提醒服药、日常保洁等基础层面,面对老人突发噎食、跌倒等紧急情况,护理人员常因缺乏系统技巧而手足无措;对失能老人的翻身叩背等专业护理也多凭经验操作,服务标准化程度不高。今年以来,幸福长寿养老中心开展专业培训,让护理人员系统掌握了吞咽急救、个性化健康管理等技能,提高了护理人员的业务能力,用专业力量让养老服务更有温度、更具安全感。
目前,全区已培育以照护为主业、辐射社区周边、兼顾上门服务的养老机构20家,床位达1301张,其中8家养老机构通过等级评定,护理型床位占比提升至55%,为失能老年人提供了专业可靠的照护保障。

民生无小事,养老系万家。“我区老年人口基数大、需求多元,做好养老服务不仅是民生工程,更是关乎区域协调发展的重点工作。”区民政局负责人表示。今年以来,向阳区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已增加到32个,年发放高龄津贴、失能老年人护理补贴305万元,计划新建的5处区域性养老服务站点将实现街道层面全覆盖。下一步,向阳区将持续深化“居家+社区+机构”联动机制,推动老年活动从室内走向更广阔的场景,以更精准的服务供给、更有力的保障措施,让舒适、安心、便捷的晚年生活触手可及。
(供稿单位:佳木斯市向阳区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