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的牡丹江,丹桂飘香,风景如画。从市区驱车两小时,便抵达被誉为“东北抗联文化第一村”的穆棱市下城子镇孤榆树村。这里不仅是黑龙江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更以“你给我一天时间,我还你一个抗联”的沉浸式体验,生动诠释着当地干部群众探索的“红色+旅游+农业”融合发展之路,让抗联精神在乡村振兴中焕发时代光彩。
赓续红色血脉 筑牢振兴根基
白山黑水间,抗联精神永流传。
穆棱作为国家一类革命老区,承载着厚重的红色记忆。经党史专家考证,这里是东北抗战“六地一站”核心区域——中共绥宁中心县委、吉东局、吉东特委曾在此扎根,中东铁路职工部诞生于此,穆棱反日游击队及抗联四军、五军在此浴血奋战,共产国际交通站在此传递星火。14年艰苦抗战中,党组织屡遭重创却坚韧重建,抗联战士前仆后继、血染山河,穆棱堪称东北抗战的缩影。
孤榆树村,位于穆棱市下城子镇,深植红色基因。近年来,在老区乡村振兴中,孤榆树村紧扣“红色旅游”这一主题,大力推进旅游产业建设,努力打造“环境整洁优美、基础设施齐全、公共服务配套、思想道德良好、人与自然和谐”的新农村,各项工作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漂亮地打出一手老区振兴的“红色牌”。该村先后荣获省级“文明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等荣誉称号,并成为国家AAA级景区。尤其在2017年投资2000多万元建设的穆棱市孤榆树东北抗联密营教育基地,现已成为黑龙江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黑龙江省青少年研学实践教育基地。2020年,该村又被命名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作为黑龙江省一张红色教育名片,被列为第四届全省旅发大会40个重点项目之一。
传承红色文化 激活发展动能
走进孤榆树村,红色气息扑面而来:主题雕塑广场定格抗联瞬间,14年抗日武装文化展示台串联历史脉络,抗联瞭望哨、将军泉、浮雕群等景观,生动再现了那段艰苦卓绝的斗争岁月,让游客一入村便如临其境。
“发展红色旅游,既是传承红色基因、培育爱国情怀的铸魂工程,更是老区脱贫攻坚、实现振兴的富民之路。”孤榆树村党支部始终秉持这一理念,深挖红色资源内涵:通过复原革命旧址、再现历史事件,对密营教育基地全面提档升级;完善功能配套,优化周边环境,从历史中汲取力量,全力打造全国知名的东北抗联体验式教育基地。
以红色教育为核心,该村推动“教旅融合”向纵深发展:增设沉浸式体验项目,拓展冬季冰雪旅游业态;开发“古道热肠”老酒、林副产品等特色商品,推出抗联文化文创产品,不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2016年以来,已有60余名村民返乡创业,投身旅游、农业、服务业,全村农民年人均纯收入从1.5万元跃升至近3万元,红色文化正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发展红利。
扮靓红色家园 绘就和美画卷
在红色旅游项目建设的同时,孤榆树村不忘大力进行乡村环境建设。一期工程中,全新建设了村入口的村门及标志性建筑,拓宽改造了通村路,实现村内所有道路全硬化及边沟改造;沿通村路一侧打造了1.5公里的农业采摘园,新建湿地休闲垂钓区,对村内河道实施取直、护岸、加固;沿河建设抗联文化主题休闲广场、主题浮雕、文化廊道、历史步道、小品景观等;利用改造后的村委会办公室建成抗联第二、第四、第五军纪念馆,在抗联密营地复原建设瞭望哨、地窨子及配套服务设施。
通过集中整治农户围墙、院落,打造抗联文化墙、特色家庭旅馆,如今的孤榆树村早已旧貌换新颜:家家户户白墙黛瓦,庭院干净整洁,路旁花木成畦,整个村庄宛如一座开放式公园。这里既是感悟抗联精神的教育高地,也是红色旅游的打卡胜地,更成为美丽乡村与田园综合体建设的生动典范。
牡丹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