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江森工集团:“一株麻”撬动生态产业大格局

龙江森工集团:“一株麻”撬动生态产业大格局

八月的绥棱林区,风里裹着青草与泥土的湿润。站在绥棱林业局有限公司汉麻种植基地的田埂上,1.5万亩汉麻正舒展着油亮的叶片,在夏风中沙沙作响,茎秆挺拔如士兵列阵,将整片田野染成流动的翡翠。此时,距离春播不过百日,丰收的轮廓却在叶尖上愈发清晰。

图片

“别看这株麻不起眼,可浑身都是宝。”森工汉麻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刘桂华蹲下身,指尖轻触一片麻叶,眼里泛着光,“麻籽能榨油、做食品,麻皮是纺织的好材料,麻杆粉碎了能做有机肥,连叶子都能提取药用成分……”他的一席话,道尽了这株“小麻”背后的“大文章”。

今年春季以来,绥棱局公司的汉麻种植基地就成了“试验田”。为让1.5万亩汉麻“吃好喝好”,专业技术人员带着林区职工组成“护麻小队”,把办公室搬到了田间地头。

“汉麻怕涝也怕旱,7月雨水多那阵儿,我们24小时轮班开渠排水;8月初气温飙升,又顺着滴灌带精准补水。”技术员翻着记满数据的笔记本,“每株麻的高度、叶片数、病虫害情况都要记录,就像照顾自家的孩子一样。”

图片

在精细的管护下,绥棱局公司今年的汉麻长势格外喜人。

产业要升级,科技是核心。今年4月,绥棱局公司“汉麻创新研究室”的成立,标志着集团“一株麻”产业迈入科学化、系统化发展新阶段。研究室以“三个标准+两个建设+两个创新”为路径,联合省农科院张利国教授团队、齐齐哈尔大学国家工业大麻技术创新中心等科研力量,全力推进种子培育、种植规范、初加工等标准化体系建设,计划2025年底完成全流程标准制定。

在产业链中游,科技创新让“一株麻”实现“浑身都是宝”。绥棱局公司积极探索汉麻生物质颗粒高值化利用,将麻屑、林下剩余物、秸秆等“废料”转化为清洁能源颗粒,标准化生物质车间预计今年10月投入使用,即将构建起“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汉麻产业循环体系。

产学研的深度融合,还催生出“一株麻”产业的“引资、引智、引技”的聚合效应。今年5月,绥棱局公司协办“省麻类产业体系服务龙江森工汉麻产业园建设座谈会”,获授“汉麻亚麻产业综合示范园”称号。会上,专家学者共商“一株麻”产业发展,推动绥棱局公司汉麻产业“订单种植”“技术共享”“市场共建”,让科研成果快速转化为产业实力。

“一株麻”的价值,远不止于种植。龙江森工集团以工业化思维重塑产业链,将汉麻种植作为“第一车间”,向上延伸至优质种子研发,向下拓展至精深加工与品牌营销,构建起“种—加—销—研”一体化产业生态。

图片

在绥棱局公司的汉麻基地,每垧地的“收益账”清晰可见:产麻纤维1.12吨,加工后可得短麻0.728吨、长麻0.392吨、麻屑3.5吨,总产值达15390元,纯利润约4000元。

这组数据的背后,是“麻籽榨油、麻皮织布、麻杆制板”的全要素利用,也是集团与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力的成果。通过与金达集团合作开发雨露脱胶技术,汉麻纤维品质达到行业高端标准;与雅戈尔联手打造高端面料,让“森工汉麻”品牌走进全国市场。

站在1.5万亩汉麻田边,望着起伏的绿色波浪,绥棱局公司副总经理蔡兴华感慨:“过去我们靠砍树吃饭,现在靠‘种青’生金。这一株株汉麻,不仅是职工的‘致富草’,更是森工产业发展的‘希望苗’。”

龙江森工集团“一株麻”产业正以“小作物”撬动“大产业”,用“全链思维”激活“生态价值”。这株株承载着希望的汉麻,终将成长为龙江森工集团产业发展的新引擎。

来源:龙江森工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