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要我练”到“我要练”的转变!赵宏博:坚信中国双人滑未来可期

从“要我练”到“我要练”的转变!赵宏博:坚信中国双人滑未来可期

时隔半年再度回到家乡哈尔滨,赵宏博一直在感叹,随着亚冬会的成功举办,哈尔滨的冰雪运动氛围越来越浓厚:“哈尔滨人对冰雪还是有一种深厚情怀的。”

作为教练员出现在本次中国花样滑冰俱乐部联赛第二站比赛的赛场上,赵宏博全神贯注地看完了所有双人滑搭档的表演,对于花滑双人滑项目的热爱溢于言表。

以运动员身份与爱人兼搭档申雪,在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夺得中国花样滑冰史上冬奥会首金;以教练身份见证了弟子隋文静/韩聪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主场登顶;如今又全力以赴地帮助中国花样滑冰在谷底中奋起直追,力争在米兰冬奥会上有出色的表现……在中国花样滑冰的史册上,赵宏博似乎一直在扮演破冰者的角色——曾经是,现在是,未来依旧是。

图片

时隔半年再回哈

感叹家乡的冰雪情怀

哈尔滨2025年第九届亚冬会上,赵宏博以奥运冠军、亚冬会四金得主和亚奥理事会会旗护旗手的多重身份回到家乡,亮相开幕式现场。他表示,作为家乡人每次回来他都很欣喜地看到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哈尔滨成功举办了第九届亚冬会,不仅让更多人爱上了冰雪运动,也关注中国冰雪事业的发展。这是我作为一个冰雪体育人特别乐意看到的。”如今,时隔近半年后再度回家,赵宏博也感叹作为“双亚冬之城”的哈尔滨的确冰雪氛围浓厚。

“这站比赛有500多名运动员参赛,各个项目的争夺也会比较激烈,我看今天现场也来了不少哈尔滨本地以及从外地赶来的冰迷。花样滑冰是一项既有艺术美感,又对技术、体能要求极高的项目,我相信在这样的比赛中,大家一定会很享受观赛的过程,也能让更多我们哈尔滨本地的朋友感受到花滑项目的独特魅力。”赵宏博说。

哈尔滨对于赵宏博来说不仅是家乡,更是福地。在1996年第三届亚冬会上,赵宏博与搭档申雪勇夺花样滑冰双人滑项目金牌,也正式开启了亚冬会“四连冠”的征程。也正是凭借这对冰坛伉俪的努力,花样滑冰在中国逐步从一个小众项目,变成了一项在国内普及程度极高的大众冰雪运动。

一路走来,赵宏博从运动员变身教练员,也以亲历者的身份见证了花样滑冰人才培养体系从原来的专业队选拔,到现在俱乐部成为人才培养摇篮的全新变化。而中国花样滑冰俱乐部联赛的创办,正是这种改变带来的直接正面效果。

图片

俱乐部联赛

让中国花滑有更多可能

作为冬季项目领域为数不多的市场化程度极高的项目,花样滑冰近年来在国内的热度一路走高。而赵宏博正是花样滑冰走市场化和职业化道路坚定不移的支持者。早在2003年,赵宏博就与众多国家队队员一起在全国各大城市,进行了30场花样滑冰巡演,极大激发了普通人对花样滑冰的热情和兴趣。随之而来的便是众多花样滑冰俱乐部如雨后春笋般地在国内出现,让这一项目率先实现了“北冰南展”的壮举。

如今,看到来自全国各地俱乐部的小选手们,尤其是女单项目年轻小花们的快速成长,作为花样滑冰“老人儿”的赵宏博难掩喜悦。“花样滑冰其实在国外已经按市场化和职业化的模式发展很多年了。我们当运动员的时候,国家把最顶尖的运动员集中起来训练,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保障和平台。现在随着市场化程度的普及,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参与到花滑运动中,也让项目的发展模式有了新变化。”赵宏博坦言,很多家长把孩子送到俄罗斯等国外的优秀教练团队中进行训练,还涌现了刘玉萱等成功挑战四周跳的小花。

“在网球项目上有郑钦文这样的成功案例,新的模式也让更多花滑小将完成了从‘要我练’到‘我要练’的方向转变。家长和运动员希望通过这样的投入,能换来技术上的进步和回报,这对于项目的长远发展来说是很有好处的,也充分说明了花样滑冰在国内也可以通过市场化运作来提升项目水平。”赵宏博说,从原来会“老三样”就能稳居全国比赛前六名,到如今需要熟练掌握全部5种三周跳、高级三三连跳才能有竞争力可言,特别是在女单项目上众多小花的“集体涌现”,让他对中国花样滑冰未来充满了信心。

图片

精心布局

坚信中国双人滑未来可期

2022年北京冬奥会上,赵宏博带领隋文静/韩聪获得双人滑冠军后激动相拥的场景,成为了中国冬奥史上的经典瞬间。然而让人始料未及的是,随着“葱桶组合”和彭程/金杨相继淡出赛场,中国双人滑项目陷入了前所未有的低谷。即将到来的2026年米兰冬奥会,中国队甚至到现在还没有拿到该项目的参赛名额,只能通过落选赛来争取搭上冬奥会的“末班车”。

对于这样的局面,作为中国花样滑冰队双人滑项目主教练的赵宏博坦言,中国花样滑冰尤其是双人滑项目,目前的确处于一个低谷期。对于即将到来的米兰冬奥会,赵宏博表示双人滑项目的形势不容乐观,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艰难局面。

“张嘉轩/黄一航刚刚从青年组升组,成年组的竞争远比青年组要激烈得多,而且这个奥运周期双人滑项目的形势也有了全新的变化,日本组合两次获得了世锦赛冠军。而隋文静/韩聪在回归后也在训练体系上面临着一些问题。但两个人目前都在努力进行恢复,努力调整自己的训练模式。虽然困难很多,但我们会努力迈出打好奥运资格赛的第一步,先争取拿到米兰冬奥会的参赛资格。”赵宏博表示,目前已经有15对左右选手确定将参加冬奥会资格赛,争夺最后3张双人滑项目的冬奥入场券,形势对于中国队来说非常严峻。

赵宏博表示,年轻选手成长需要一个很长的周期,像当天参加俱乐部联赛的双人滑选手中,有两对搭档的牵手时间仅仅为两个月。“年轻双人滑选手的培养需要一个整体和长期的布局,培养一个优秀运动员可能需要10年时间,这个过程如果有中断就需要更长时间去调整。希望未来我们能在整体布局上更精心一些,我相信今后中国花样滑冰和双人滑项目还是很有希望的。”赵宏博说。

来源:哈尔滨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