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如期而至。这一年恰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周年。作为祖国北疆的生态屏障,黑龙江以雄厚的生态禀赋——大森林、大草原、大湿地、大湖泊、大界江、大冰雪——扛起“筑牢祖国北方生态安全屏障”的战略责任。20年来,黑龙江省从理念践行到行动落实,探索出了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龙江儿女正在这片黑土地上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
生态筑基:擦亮绿色发展“底色”
黑龙江的生态振兴始于对污染的“硬骨头”攻坚。松花江,这条滋养哈尔滨的“母亲河”,曾是治理难点。如今,在松花江畔,清澈江水与低飞的江鸥构成动人画卷,吸引游客驻足。“松花江水天一色,惊艳无比!”游客的赞叹背后,是黑龙江省污染防治的持续发力。哈尔滨市实施全流域治理,强化涉水企业监管,消除劣Ⅴ类水体,推动重点支流整治。2023年,松花江干流国控断面全部达到Ⅲ类水体,优良水体比例首次超80%。这缩影了黑龙江省“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的成效:污染防治攻坚战连续多年位居全国优秀行列,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为绿色龙江筑牢了根基。
生命共荣:增添生物多样性的“本色”
在“绿水青山”理念引领下,黑龙江的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让野生动物“回归”视野。伊春的黑龙江碧水中华秋沙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全球仅存3000只的濒危物种中华秋沙鸭找到了家园。保护区团队安装人工巢和红外相机,确保它们繁衍生息。黑龙江洪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为“中国东方白鹳之乡”,截至目前,共搭建人工招引巢443个,成功招引东方白鹳954对,繁育雏鸟2667只,占目前全球总数的近1/4。黑龙江省生态环境厅的“绿盾”行动强化保护,目前黑龙江省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达42种、野生动物126种,重点物种保护率超95%。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面,成为绿色龙江的生动注脚。
绿色转型:提升产业发展的“成色”
“绿水青山”如何变为“金山银山”?黑龙江的答案在产业绿色革命。大庆市溢泰半导体材料有限公司的厂区里,光伏电板闪耀,粉尘、废水、废渣实现“零产出”。他们通过绿色工厂建设,推动资源循环利用,将消耗纳入绩效考核。2023年,大庆4家企业跻身国家级绿色工厂,全市已建成10家国家级、8家省级绿色工厂,并拥有黑龙江省首个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在“煤城”鸡西,转型步伐更快。风能资源富集带催生了东北首个风电全产业链基地,三叶风电设备遍布城乡。作为黑龙江省唯一入选全国首批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的城市,鸡西统筹发展风能、氢能和抽水蓄能,瞄准千亿级能源集群。黑龙江省印发的《关于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加快建设绿色龙江的意见》明确目标:到2026年建成绿色工厂500家、零碳工厂10家,传统产业绿色化转型提速。
全域共绘:打造美丽中国的“龙江样板”
绿色龙江非一城之功,而是全域发力。大兴安岭、伊春、建三江等地先后获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称号;抚远、虎林等地摘得“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这源于黑龙江省上下践行新发展理念:黑龙江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打造绿色龙江”,2024年全省绿色龙江建设大会部署具体路径,扛起了维护国家“五大安全”责任。据统计,2024年黑龙江省优良天数比例达94.2%,优于全国平均值7个百分点,全面消除劣Ⅴ类水体,绿色龙江建设迈出坚实步伐。如今,生态优先已经融入龙江经济社会发展各环节——从生产力布局到产业结构调整,绿色变革让生态屏障更牢固、低碳转型更高效。
二十年光阴流转,绿水青山的理念已深深融入龙江黑土的脉搏。今日的黑龙江,正以“绿”为笔,饱蘸生态振兴的浓墨,在高质量发展的壮阔画卷上奋力挥毫!莽莽兴安岭的青松,见证着守护者的执着;奔涌松花江的碧波,倒映着转型者的智慧。从“煤城”的绿色蝶变,到“湿地鹤乡”的生命礼赞,从一座座拔地而起的绿色工厂,到万千百姓共享生态福祉的笑容——绿色龙江的生动实践,正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最雄辩的北疆答卷!
值此世界环境日之际,这份生机盎然、充满青绿的龙江画卷,不仅守护着祖国的北疆生态屏障,更昭示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壮美未来!
作者:龙凤
来源:凤凰网黑龙江
图片来源:黑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 黑龙江省交通运输厅 大庆市溢泰半导体材料有限公司公众号 鸡西新闻网和范大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