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一系列全国性奖项哈医大的名字闪耀其中。获奖者/团队以担当、奉献、创新、敬业的精神摘获国家级奖项,他们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坚持为学生学者办学立校,坚定以学术学风兴学强校”的办学理念,宣传弘扬了“崇生尚医、传承探行”的大学精神,在实干中做攀登医学高峰的“拓荒勇士”,做守护百姓健康的“医疗卫士”,做规划职业未来的“时代担当”......
让我们以表彰的先进典型为榜样,尊崇先进、学习先进、争做先进。今天,就让我们了解他们、走近他们、学习他们。
2025年3月31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国家疾控局等四部门公布《关于表彰全国卫生健康系统先进集体、先进工作者及“白求恩奖章”获得者的决定》。哈医大二院心血管病医院院长、心内科主任于波教授荣获全国卫生健康系统“白求恩奖章”。
于波,中共党员,二级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医师。现任哈医大二院心血管病医院院长兼心内科主任,哈医大二院内科学教研室主任,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寒地心血管病全国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心肌缺血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黑龙江省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主任委员,黑龙江省专业技术(心血管病学)领军人才梯队带头人。荣获全国模范教师,白求恩奖章,中国医师奖,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卫生计生系统先进工作者,最美医生,感动龙江人物。
于波教授主要从事冠心病的精准诊疗及防控,作为第一完成人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3项。作为首席科学家牵头“十三五”国家重大慢病重点专项项目一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7项,其中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课题1项,重点项目2项;发表SCI论文428篇,在心血管顶级期刊EHJ、JACC、Circulation等发表文章24篇。成果23次被写入8部国际权威教科书。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4项。培养各层次国家级优秀人才7人次。
传承大医精神 引领龙江心血管治疗
于波教授师从我国著名心血管病专家于维汉院士,老师一生淡泊名利、攻坚克难、为国为民的精神深深影响了他。三十多年来,他传承于维汉院士的大医精神,以攻克疾病、治病救人为目标,砥砺前行,守护龙江百姓健康。于波教授带领团队定期前往基层医院,指导心脏病规范化诊疗,以垦荒精神带动龙江心血管事业的发展,为基层医院留下不走的医疗队。于波教授说:“在漫长而坎坷的求医路上,有幸师从于维汉教授,于老师淡泊名利、攻坚克难、坚持创新、为国为民的精神始终指引着我。”于维汉院士的大医精神,深深激励着他立志当一个好医生,一定要设身处地地站在被病痛折磨的患者角度看问题、准确诊断、正确治疗,最大限度解除患者的病痛,也指引着他,带领团队奔赴一个又一个行业巅峰。
于波教授主要从事心血管疾病的介入诊疗与防控,尤其是应用腔内影像技术探究动脉粥样硬化机制、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介入诊疗体系建立等科学问题。扎根寒地黑土四十年,他时刻关注社会、关爱百姓,具有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带领团队凝心聚力,砥砺前行。他说:“我是黑土地培育的儿女,要把自己的一切献给黑土地人民”。他亲自下基层,培训基层医院骨干医生,帮扶建设区域胸痛中心,为当地留下不走的医疗队。在国内率先开展了30余项介入新疗法,开创了黑龙江省介入治疗的先河。他带领哈医大二院心内科成为卫生部首批东三省唯一一家包含冠心病、心律失常、先心病的心脏介入培训基地,培养了大批介入技术骨干,被誉为黑龙江省介入领域的“黄埔军校”。培育了教育部“长江学者”、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国家优青等多名国家级人才。
精益求精 危急时刻显“身手”
心内科最大的生命挑战,莫过于救治濒危的急危重症患者。ECMO(体外膜肺氧合)这项顶尖的生命支持技术代表着一个医院危重症急救水平。平日里,于波教授带领团队苦练技术,不断优化流程,将1小时的治疗时间缩短到20分钟,为患者“抢”出生命的黄金时间。
一位花季少女突发暴发性心肌炎,起病急,病情重,情况非常凶险。于波团队以最快速度,迅速实施为患者行ECMO抢救,终于挽救其生命。
心脏停跳30分钟!突发心梗的刘先生被送至哈医大二院心内科,团队从死神手里抢人,一边进行心脏复苏、一边实施ECMO操作,心脏三根血管完全闭塞,通开两根血管,植入三个支架,经历两小时惊心动魄的抢救,终将他从“鬼门关”拉了回来。
近年来,于波教授带领团队敢于突破尝试,在对包括暴发性心肌炎、心脏骤停、大面积心梗在内的急危重症患者救治时,充分使用ECMO技术。从2018年独立完成国内首例完全清醒下应用ECMO挽救暴发性心肌炎患者至今已经挽救了二十余名暴发性心肌炎患者的生命。
于波教授建立了介入培训中心、胸痛中心、房颤中心、心衰中心、康复中心、随访中心、影像中心、危重症中心、肺血管中心、高血压中心形成了极具影响力的心血管诊疗区域辐射网络。哈医大二院胸痛中心为全国最早认证的十家胸痛中心之一,也是全国首批中国胸痛中心区域认证办公室。牵头建立ACS精准介入诊疗体系并结合救治网络在全国推广,使ACS急诊血管开通率和院内死亡率显著降低。团队致力于急危重症心血管患者的救治,复杂冠脉介入比例超过50%,团队开展的ECMO超过300例,TAVR(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IMPELLA(左心室辅助泵),危重患者抢救成功比例明显升高,惠及龙江及区域内心血管重症患者。这些年,于波教授一直致力于黑龙江省心血管病诊治的规范化探索,成立了国内首个省级基层心血管联盟,63家医院参与,其中基层单位60家,基层联盟区域核心单位16家,覆盖13个地市通过基层心血管联盟。
聚焦国际前沿
领先急性冠脉综合征腔内影像临床研究
黑龙江省地处祖国北疆,受寒冷气候、饮食及生活习惯等因素的影响,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率位于全国前列。2005年,于波教授率先引进国内首台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OCT)并应用于临床介入诊疗,建立了全球最大超两万例ACS冠脉OCT数据库,位居国际领先水平。于波教授带领团队应用腔内影像技术,在攻克ACS精准诊疗、高危斑块预警及再发事件预测三大世界性难题方面取得一系列突破性原创成果:首次实现了ACS基于病因的精准诊疗,建立了斑块破裂和斑块侵蚀的在体影像学诊断标准,突破了ACS病因在体诊断的瓶颈,开创了基于病因ACS精准治疗的先河,创新性地提出斑块侵蚀患者可部分避免支架植入,减少了四分之一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支架植入,研究成果入选柳叶刀“冠心病介入领域 40 年重大进展”。带领团队发表SCI论文400余篇,心血管顶级期刊论文20余篇,中文核心200余篇。在研究成果基础上,结合中国心肌梗死诊治现状,于波教授带领团队创立了ACS精准介入诊疗体系并结合区域救治网络在全国推广,显著降低了冠心病急性事件支架植入率及院内死亡率,推动我国冠心病介入进入精准优化时代。
创新永无止境,于波教授又瞄准并不断推进冠脉内成像系统的底层核心技术创新,致力于解决动脉粥样硬化的在体精确识别和进展机制的重大基础研究问题。升级研发OCT成像Optimiro和Optipass系统,其成像稳定、图像清晰、操作安全,在2022年获取中国药监局颁发的注册证书,正式获批上市,且率先完成全国首例应用升级创新型OCT——Optimiro全程指导心脏介入手术。历经多年潜心研发,2022年获取中国药监局颁发的IVUS-OCT双模成像系统注册证书,正式获批上市并成功应用于临床,现已在300余家医院得到应用。IVUS-OCT一体机完全由我国自主研发,介入术中使用一根导管一次成像,即可获取冠脉全面信息,在优化冠脉精准介入诊疗的同时,降低医疗成本和操作风险。IVUS-OCT一体机的研发体现我国在创新医疗器械研发方面能独立走向国际,实现了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飞跃。2022年,于波教授团队再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资助,重点研发多模态、跨尺度、超高分辨率冠脉易损斑块成像系统。近五年,相关创新技术已获授权国家专利44项。于波教授带领团队自主研发的成像技术极大推进了我国冠心病介入精准优化、高危人群筛查与防控工作的开展,同时提高了我国科学仪器设备的自主创新能力和自我装备水平,支撑科技创新、服务经济和社会发展。
于波教授不忘初心,守护生命,用精益求精、孜孜以求的“工匠精神”铸就医者仁心,以精湛的医技和无私的爱心屡创生命的奇迹。他用智慧、努力和汗水为我国医疗健康事业发展贡献了不竭力量。
来源:哈医大二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