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背景与挑战
患者为78岁男性,既往有冠心病病史,既往曾行左前降支冠脉支架植入术。本次因重度主动脉瓣钙化性狭窄(跨瓣压差达66 mmHg)合并心功能不全入院。团队面临两大核心问题:
冠脉再干预需求:目前的人工主动脉瓣自膨瓣瓣口面积大,具有良好的远期效果,但是往往会遮挡冠脉的开口,造成未来的冠脉介入治疗困难,该患者既往冠心病支架植入史,未来可能再次进行冠脉介入,要求瓣膜不遮挡冠脉开口;
解剖复杂性与手术安全:患者为TYPE 1型二叶瓣伴严重钙化(钙化容积1579.0mm³),横位心(主动脉瓣环平面夹角>60°),升主动脉扩张,输送系统过弓及定位难度极高。
创新解决方案:短瓣架自膨式TAVR系统的应用
哈医大四院心内科张明宇教授团队选择了全球首款具有球扩瓣优势的自膨短瓣,国产心泰医疗研发的ScienCrown经导管主动脉瓣膜系统(短瓣架自膨式设计),其技术优势与临床创新体现在以下方面:
1.短瓣架设计优化冠脉通路:
降低冠脉遮挡风险:短瓣架(高度仅覆盖瓣环至窦管交界)结合大网眼结构,避免传统长瓣架对冠脉开口的机械性遮挡,为后续冠脉介入(如支架扩张或造影)保留充分操作空间。
内外裙边减少瓣周漏:独特双层裙边设计在降低瓣周漏的同时,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性(术后跨瓣压差降至8mmHg,峰值流速1.8m/s)。
2.术中技术创新与精准操作:
预过弯输送系统与全挂连接技术:针对横位心解剖挑战,采用预塑形输送鞘管,结合12钩全挂连接设计,确保同轴释放,减少瓣膜移位风险。
“极简式”交界贴合技术:通过术前CT三维重建规划投照角度,主动调整人工瓣叶交界位置,避免与原生冠脉开口重叠,进一步降低术中冠脉阻塞风险。
3.多学科协作与创新术式:
清醒局部麻醉下的TAVR:突破传统全身麻醉限制,对心功能极差患者采用局麻+镇静方案,减少麻醉相关心肺抑制风险,术中患者全程清醒,术后当日即可下床。
短瓣架瓣膜成功植入,即具有良好的血流动力学优势又为未来进行冠脉介入保留了通道
临床效果与意义
术后即刻效果:瓣膜释放位置理想,微量瓣周漏,冠脉造影显示左前降支支架通畅,双冠脉开口无遮挡,无房室传导阻滞,术后2天出院。
随访:超声提示瓣膜功能稳定,跨瓣压差维持8mmHg,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由术前35%恢复至62%。
区域里程碑:此为黑龙江省首次应用短瓣架自膨式TAVR系统,标志着该地区在结构性心脏病微创治疗领域迈入精准化与个体化时代。
创新精神与学科引领
哈医大四院心内科团队彰显医疗创新:
技术整合:将前沿的短瓣架设计理念与本土化器械结合,解决临床痛点;
术式革新:率先开展清醒麻醉TAVR、ECMO支持复合手术等高风险术式,拓展适应症至高危患者。
本例手术显示了短瓣架自膨式TAVR在冠心病合并主动脉瓣狭窄患者中的独特价值:既满足复杂解剖条件下的安全植入,又为未来冠脉干预预留通道。黑龙江省首例实践不仅体现器械创新与术式进步的协同效应,更凸显多学科团队以患者为中心的技术突破精神,为高危心脏疾病患者提供了可推广的诊疗范式。
专家简介
张明宇
哈医大四院 心内三病房主任
主任医师 教授
博士 博士后
博士研究生导师
学术兼职:
黑龙江省动脉硬化疾病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
黑龙江省老年医学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
黑龙江省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专业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
卫生部冠心病介入诊疗培训基地导师
中国医师协会腔内治疗血管专业委员会 委员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胸痛分会 委员
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心血管装备技术专业委员会 委员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心血管疾病预防和康复专业委员会 委员
中国民族卫生协会培训部特邀专家
中国东北TAVR联盟 委员
黑龙江省心血管内科专业委员会 委员
中国现代医生杂志特约编委
专业擅长:
擅长复杂冠心病介入治疗,主动脉夹层、心脏瓣膜病和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擅长心内科疑难疾病和急危重症的诊疗。在美国克利夫兰心脏中心接受心脏瓣膜介入治疗培训,在以色列接受冠心病介入治疗培训。主持多项黑龙江省科技攻关项目,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省教育厅、卫生厅等基金项目,获得黑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黑龙江省卫生系统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和黑龙江省医疗卫生新技术应用奖一、二等奖多项。主编著作一部,参编专家共识1篇,第一作者发表学术论文四十余篇,SCI收录论文10篇,获得国家级发明专利一项。
张广德
副主任医师
心内三病房副主任
专业擅长:
从事心血管内科20余年,现主要是从事冠心病、先天性心脏病、主动脉夹层介入,瓣膜病介入治疗,特别对复杂高危急诊等高危疾病介入治疗工作、每年完成冠心病介入治疗1000余例。其中以通讯作者和第一作者发表SCI研究论文5篇。作为负责人主持哈尔滨市科技局项目1项、黑龙江省卫生厅项目1项,获得省卫生厅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共3项。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