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过后,随着气温逐渐回升,素有“中国黑木耳第一县”之称的牡丹江东宁市迎来备春耕关键期。在东宁镇北河沿黑木耳种植基地,菌农们穿梭于大棚和菌房之间,展现出一幅现代农业图景。走进棚内,工人正在将一袋袋菌包挂在架子上,菌包上密密麻麻的黑木耳嫩芽预示着丰收的希望,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工人将一袋袋菌包挂在架子上
东宁市近年来以发展特色农业为抓手,成功创建了全国最大的生产基地——15万亩全国绿色食品原料(黑木耳)标准化生产基地,登记地理标志保护面积12万亩,年均栽培黑木耳9亿袋左右,干品产量4万吨以上,年产值稳定在30亿元以上,使黑木耳产业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柱产业。
东宁市的黑木耳种植不仅提高了当地农民的收入,而且提升了农业产业链的价值。黑木耳种植带动了就业,让许多外出打工的农民留在东宁、让外地务工人员涌向东宁,参与家门口的农业生产,享受到了乡村振兴带来的实实在在的成果。
东宁市有关负责同志表示,东宁市将继续深化黑木耳产业链,优化种植技术,拓展市场渠道,推动产业升级,助力农民增收,巩固乡村振兴成果,打造全国黑木耳产业示范新高地。
记者:刘晓云
来源:龙头新闻·黑龙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