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德民星”命名九周年!87岁“最帅院士”仍在逆天改命:油田不退休,院士不下班
黑龙江
黑龙江 > 资讯 > 大庆 > 正文

“王德民星”命名九周年!87岁“最帅院士”仍在逆天改命:油田不退休,院士不下班

图片

王德民

2016年4月12日,一颗名为“王德民星”的小行星划过天际,将中国石油人的名字刻入宇宙;九年后,这位曾因“入学照神似吴彦祖”刷屏网络的“最帅院士”,依然奋战在大庆油田的科研一线。明明可以靠颜值,他却用实力让世界记住中国石油的“逆天改命”——87岁的王德民,用一生诠释了什么叫“国家需要,就是我的第一志愿”!

图片

王德民入学照

01

混血学霸的“逆袭剧本”:

从被清华拒收,到改写中国石油史

王德民的人生起点充满传奇:父亲是留美归国的医学专家,母亲是瑞士籍教师,中瑞混血的他从小精通英语,却因中文太差被同学嘲笑为“二毛子”。高考时,数学满分、总分仅差6分的他因“特殊家庭背景”被清华北大拒之门外,却意外被北京石油学院“捡漏”,从此与石油结下不解之缘。

图片

1960年,松辽盆地发现大庆油田的消息让23岁的王德民热血沸腾。他放弃留校任教的机会,在志愿书上写下:“党的需要就是我的第一志愿!” 从此,这位“浓颜系学霸”一头扎进荒原,住牛棚、摇绞车、啃冻馒头,在零下30℃的寒夜里推导出震惊世界的“松辽法”——精度比国际通用公式高两倍,让大庆油田首次站上世界之巅。

02

三次采油“打脸”美国:

从“贫油国”到全球教科书级逆袭

当西方断言“大庆油田搬到赤道才能三次采油”时,王德民硬是用“加洗涤剂”的化学驱油思路,让采收率从40%飙升至70%,相当于“凭空造出一个亿吨级新油田”。这项被美国否定的技术,最终成为全球教科书范例,支撑大庆5000万吨年产量稳产27年,创世界奇迹。

图片

网友辣评:

> “别人追星,我们追‘星’——王院士才是真·顶流!”

> “果然,颜值只是他最不起眼的优点!”

图片

面对“最帅院士”标签,王德民却淡然回应:“只有不正经的人才谈长相。” 在他心中,唯一的高光时刻是油田喷涌“黑金”的瞬间。

03

87岁“四次采油战神”:

与时间赛跑的“反卷之王”

你以为退休是终点?王德民的科研却在80岁后“加速”! 中国石油报:现在,王德民院士依然坚持到生产一线,看试验数据、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荣誉、成果、专利并不能成为他的兴奋点。他说,真正让他兴奋的只有两件事,一是想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案,二是真正多出油了。

图片

他的“凡尔赛”语录火出圈:

“对我来说最大的动力是需要,再说我的身体也行,我能做到,知道自己能做到,这时候再停,是最大的自私!”

“大庆处于壮年期,四次采油就是它的‘青春接力棒’!”

图片

每天工作12小时、午饭开水泡燕麦、拒绝一切无效社交……这位“时间管理大师”甚至把机场转机的碎片时间用来思考方案,四次采油的核心灵感便诞生于此。

04

“大庆的灯,是我一生的星光”

青丝到白发,他扎根大庆65年,住30年前的老房、穿褪色西装,却将全部专利献给国家。2016年“王德民星”命名时,他动情地说:“这份荣誉属于所有中国石油人!”

图片

年轻网友破防:

“他眼里有星辰大海,心里全是家国油田!”

“这才是真正的‘偶像剧男主’——剧情燃炸,结局封神!”

十年星河璀璨,“王德民星”依然守护着大庆油田的夜空;而地面上,那位87岁的“追油少年”仍在书写新的传奇。他用一生证明:最美的颜值是初心,最硬的实力是担当!

网友辣评:

> “明明能靠脸,偏要拼才华——这才是中国青年该追的星!”

> “今天,让我们一起为‘王德民星’打Call,为永不熄灭的石油之光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