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媚:立足黑土 倾情打造国产种子“芯片”
黑龙江
黑龙江 > 资讯 > 正文

梅媚:立足黑土 倾情打造国产种子“芯片”

“我先为大家送上一个春天的消息:今年,我们培育的高产玉米种子在黑龙江的种植面积将增长12.5%,仅此一项就可为黑龙江省增产主粮7600万斤。”在3月6日举行的黑龙江省纪念“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115周年表彰大会上,哈尔滨市益农种业董事长、益农农业研究院院长梅媚高兴地告诉大家这样一个好消息。

梅媚:立足黑土 倾情打造国产种子“芯片”

2009 年,梅媚从东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毕业后,一头扎进了父亲创立的公司,作为一直在城市长大的姑娘,她从未想过自己会经历这样的挑战。起初,她从一线育种助理干起,炎炎夏日,穿梭玉米地,炽热的阳光烤得皮肤红肿爆皮儿,疼痛难忍。夜晚,本该是休息放松的时刻,她要在昏暗的灯光下记录数据,被蚊虫叮咬得浑身是包。梅媚说,这段经历让她补上了“人间万事出艰辛”的必修课,也认识到现代生物技术对于育种的重要性。

梅媚:立足黑土 倾情打造国产种子“芯片”

3年后,梅媚考取了东北农业大学作物学研究生,学习越深入,梅媚越认识到我们与发达国家的差距。2013年起,她先后赴美国北达科他州立大学和爱荷华州立大学深造,学习全基因组选择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那时,梅媚心里憋着一股劲儿,一定要让中国的育种技术撵上来,让中国种子走向世界。

梅媚:立足黑土 倾情打造国产种子“芯片”

深造结束时,梅媚发表的论文《单倍体育种概述》获得业界好评,美国教授建议她留下继续攻读博士。应该说,当时梅媚心里是动摇的,她和爸爸通话时,爸爸语重心长地说:“孩子,咱不能种人家的地、荒了自己的田呀!我60多岁,还在为黑土地辛苦育种,闺女你一定要回来!”2016年,梅媚毅然回到家乡,在她的带动下,爱人也放弃在美高薪工作,通过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加入中国科学院,从事作物遗传育种研究。如今,他们的孩子已经6岁。虽然聚少离多,但他们各自奔跑的赛道却指向同一目标:振兴中国种业!

梅媚:立足黑土 倾情打造国产种子“芯片”

种业振兴,离不开技术创新。种子的繁育涉及到生命和遗传基因的复杂性,需要长周期的观察,研发的道路困难重重!自2008年哈尔滨市益农种业公司成立到2022年,年科研投入高达1000到1500万元。梅媚说,“最初几年,一直是处于亏损状态。但我们没动摇,咬牙度过一个个难关,从2023年开始,企业研发投入超过2000万元,已建立起覆盖全国的研发体系,设立了41个试验点,并成立了3个研发中心。”

功夫不负有心人。如今,益农种业已经成为黑龙江省内最大的玉米育种及推广企业,拥有了55个作物品种的审定或备案,申请了75项植物新品种权保护。他们新培育的“益农玉”,解决了国外种源“卡脖子”问题,成为国内最早熟的玉米品种,在黑龙江省推广面积超40%,年增产6.7亿斤,可助农增收5.36亿元。公司已有9个品种出口海外,不仅如此,他们还进军新领域,培育出优质的水稻和大豆种子,水稻种子连续三届获全国金奖。

梅媚:立足黑土 倾情打造国产种子“芯片”

高质量的种子具有优良的遗传特征、抗病能力和适应性。农户陈大哥激动地说:“以前没有轮作玉米品种,每年只能种重茬大豆,产量越来越低,我们农民心里愁啊,现在有了玉米和大豆轮作,我家每年增收达到5万余元!”如今,益农种业已成长为育繁推一体化种业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中国种业AAA信誉评定种业公司。企业现有员工300人,年销售额突破4亿元。

粮食是社稷之本,种业是粮食之基。小小的种子,连着“国之大者”。梅媚表示:未来,她将和她的团队益农种业继续打造种子“芯片”,为黑龙江当好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为中国饭碗端得牢、百姓吃得好、农民富得快作出更大贡献!

作者:龙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