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致大庆油田发现60周年的贺信中指出:“大庆油田的卓越贡献已经镌刻在伟大祖国的历史丰碑上,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特别报道《为了共和国的荣耀》,今天来看《我为祖国献石油》。
我们每天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石油。那您知道25亿吨原油是什么概念吗?如果把它们装进60吨的油罐车,这列长长的车队能绕地球赤道16圈。二十五亿四千一百万吨,这个数字,就是大庆油田累计为国家生产的原油总量。
新中国成立初期,石油资源匮乏,严重制约着共和国的发展。直到1959年,松基三井喷出滚滚石油,让中国人看到了大油田的希望之火。
1960年,在党中央号召下,4万多名转业官兵、石油工人、科技工作者涌向这片莽莽荒原,打响了一场史无前例的石油大会战。这其中,就有从玉门率队来的王进喜。
1205钻井队原职工孙崇德:“铁人老队长鼓励我们说,大会战困难很多,这困难、那困难,国家缺油是最大的困难。”
人拉肩扛运钻机,破冰端水保开钻,奋不顾身压井喷。英雄的石油工人,通过艰苦卓绝的奋斗,仅用三年时间就拿下了大油田,生产原油占全国同期产量一半以上,把中国“贫油”的帽子甩进了太平洋。
脍炙人口的《我为祖国献石油》,歌颂的就是大庆石油工人豪迈乐观、战天斗地的精神。那段峥嵘岁月,也铸就了以爱国、创业、求实、奉献为主要内涵的大庆精神、铁人精神。跨越时空,传承不朽。
“新时期铁人”王启民“宁肯把心血熬干,也要让油田高产、稳产”。“表外储层”开发研究成果,相当于为大庆增加了一个储量7.4亿吨的大油田。第三代铁人李新民率队进入国际钻井市场,实现了铁人老队长“把井打到国外去”的夙愿。
历经65年开发建设,大庆油田仍然保持着世界级生产水平,创造了世界同类油田开发奇迹。
在大庆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的实验室,瓶瓶罐罐里装的就是油田不老的密码。最新研发的表面活性剂,是“三次采油”技术的核心成分。它就像是洗衣粉,能把油从岩石缝里“洗”出来。
就是靠着它,大庆油田已经“洗”出了3亿多吨的油。可在最初,表面活性剂原料需要从国外进口,每吨成本超过两万元。油田人下定决心,自己研制。大庆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企业技术专家侯兆伟:“国外人认为咱们没有原料、没有工艺技术,都认为不可能的,说中国人做不了这件事,但我们都实现了。”
65年来,大庆油田累计取得科技成果1万1千多项,探索出了世界领先的陆相砂岩油田开发技术。如今,更是进军非常规油气新战场,在仅有头发丝直径五百分之一那么小的空隙中找油,难度可以说前所未有。用大庆钻探钻井二公司1205钻井队工程师杨季冰的话说,这种区块一米厚的地层,又薄又脆,钻头在里面穿行两千多米,就像拿根吸管横穿千层酥饼,劲大了小了都不行。
大庆钻探钻井二公司1205钻井队队长段永坚:“过去是靠经验打井,如今是靠数据、靠科学打井。作为铁人王进喜带过的钢铁钻井队,我们就是要敢闯敢拼为国分忧,多打井、快打井、打高质量的井。标杆旗帜是干出来的,百年油田是拼搏出来的。踏着铁人脚步走,把红旗一直扛下去。”
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大庆油田站是“顶梁柱”,坐是“压舱石”。大庆油田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忠诚向党、产业报国的历史,一部精神支撑、精神铸就的历史,一部自主创新、持续创新的历史。过去的辉煌,已经镌刻在历史丰碑上;如今的大庆油田人,正以革故鼎新的勇气和锐气,奋力书写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来源:龙视新闻联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