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亩产453.58斤、473.63斤、486.76斤………秋收时节,在北大荒集团嫩江农场有限公司45.2万亩金色的土地上,一张张“沉甸甸”的成绩单在不断刷新冲刺,农业发展部工作人员“盘点”着一个个秋收的劳动成果,喜悦地见证着丰收“高分答卷”的一刻又一刻……“一块地创造的价值是有限的,但挖掘土地潜力是无限的。”嫩江农场党委书记、董事长冯晓辉道出了高产的“秘诀”。
机械收获
今年,嫩江农场充分发挥农业科技示范引领作用,立足新发展,推进科技、绿色、质量、品牌“四个农业”建设,通过高效栽培技术和精细化田间管理等措施,促进了粮食综合产能稳步提升,揭开了农业高质、高产、高量的崭新篇章。
翻地作业
科学“慧”管理 突破瓶颈有良方
“咱们农场纬度较高,全年有效积温不足2200摄氏度,昼夜温差大,土壤有机质含量偏低,常年大豆平均亩产335斤左右。”说起今年的收成,嫩江农场种植户付晓光颇感自豪,脸上挂满了笑容,“去年最好的地大豆亩产也就400斤,今年最差的地块大豆亩产都能达到这个数,打破了历史纪录,这可真是一场实实在在的大丰收。”
大豆收获作业
“大豆获得高产并不容易,关键有两点,一个是品种的选择,另一个是根据地貌特点和传统种植习惯制定田间管理方案,全程精细化管理。”说起大豆单产提升的窍门,嫩江农场农业发展部崔兴华打开了话匣子:今年,通过高效栽培技术和精细化田间管理,提高大豆单产,大力推广和应用降密增匀,苗期控旺、花期控高,前期防根腐病、盛花期防菌核病、结荚鼓粒期防大豆食心虫等“一降、二控、三防”集成技术,为单产提升提供保障。
“科技服务人员可真是下了不少苦功夫,7月底是大豆开花成荚的关键期,连续降雨之后,地里的大豆叶子开始泛黄,农技人员天天到地里‘把脉问诊’,指导病虫害防治和追肥措施,这才保证大豆正常生长。”嫩江农场种植户申宏玉一边回忆,一边感叹:“你看,现在这大豆结荚浓密、粒大饱满,产量低不了。”
“今年大豆粒儿确实大,比往年的豆儿明显大一圈,这块地种植的嫩选1号,亩产测产突破491.37斤。”崔兴华用手捻开几个豆荚,走到一台车前搬出了粮食测水分仪器,将大豆放入机器盒5秒钟后,看到数据出来欣喜地说着:“蛋白质含量竟然达到了42.3,百粒重更是高于往年4—5克左右。”
大豆收获作业
农机“添”动力 粮食丰收有底气
秋收时节,嫩江农场一望无际的农田里机器轰鸣,大豆刚刚收割完,只见大马力联合整地机陆续紧随其后进行深松土地起垄作业,大型农机所到之处,片片农田卸下“黄金甲”,露出黝黑的土地,惊艳地呈现出了金黄、黝黑两种鲜明耀眼的色彩。 “一天至少要耙450多亩地,以前干一天下来累完了,现在有了它,这回干活,瞧好吧,保质又保量。”董全明是嫩江农场第三管理区农机户,他今秋购进的一台崭新的智能秋整地机械,不禁让人眼前一亮,吸引了众多职工围观。
“对置液压耙,非常适用于像咱们农场这样的大面积平整作业,应用它进行作业过后地表平整、土壤细碎,不仅能够提高作业标准,还能减少人员投入,降低生产成本。”用董全明的话说:“‘良机+良技’,秋整地越来越省心、简单,也更标准了。”
“秋收工作与明年农业生产环环相扣,粮食产量捷报频传,靠的不仅仅是政策、种子、农艺……还离不开现代智能化秋整地机械装备,就这‘大家伙’,可以很好地改善土壤中水、肥、气、热条件,促进来年作物增产增收。”董全明不停给大伙科普着。
大豆收获
“今年,嫩江农场加快了新型机械更新换代步伐,新购进68台对置液压耙,同步改装了现有的68台偏置液压耙,改进过的牵引架强度更大。目前,全场829台机械紧锣密鼓抢进度,形成紧密衔接的‘一条龙’作战模式。”嫩江农场农业发展部工作人员陈伟表示,“为保证作业质量,验收小组24小时跟踪检查验收,确保秋收一块、整地一块、达标一块,为明年农业丰产丰收夯实基础。”
检查收获大豆质量
良种“铸”优粮 奋进丰产新征程
收割、脱粒、吐秆……在嫩江农场1251亩试验田,更是别有一番“丰”味。嫩江农场科技园区技术人员顾秀艳一边在生产一线全程跟踪监测,一边拿着小本子将适合本地区种植的优良品种的水分、产量等数据登记在册,为下一年度丰产做足功课。
如何提升大豆产能?不仅要有良田的保障,还要依靠良种、良法、良机、良制。今年,嫩江农场加大科技投入,分别打造了科技园区、科技示范带、规模田示范区,并在科技示范带上引进大豆新品种,储备了种质资源,积极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不断挖掘粮食增产潜力,让一粒种子发挥好最大的效能。
查看示范区收获情况
“从种到收,每个阶段我们都要详细记载,每个品种的生育期、抗逆性、抗病性、丰产性都是品种试验的主要指标。”顾秀艳说,“我们根据大田生产中存在的急需解决的问题来设置试验示范项目,主要针对品种类、植保类、肥料类、栽培类等进行试验示范项目落实,各项试验示范项目共计298项,其中省级15项、集团级试验12项、分公司联合试验269项、农场级试验2项。”
“我们现在所在的园区所有的试验,在管理区大田都有相对应的试验处理,所有试验都能实现园区和大田一一对应,数据也能相互印证,受外界影响小,有双重保障。”顾秀艳介绍,为了加快新技术推广利用的时效性,今年,嫩江农场划拨土地9958.1亩,专门由农业科技服务中心管理,分为综合试验示范区、品种示范区、肥料示范区。
此时,嫩江农场的试验田又传来了好消息:大豆最高亩产达到了569.3斤。据了解,嫩江农场通过试验与示范的有机结合,推动了试验与示范、园区与大田、试验措施与常规措施的有机结合,实现了引进、试验、示范的全面贯通,有效解决了科技成果快速落地的“最后一公里”问题,进一步辐射带动全场大豆亩均单产提升。
精细田间管理
一项项科学举措、一组组亮眼数据、一个个显著成效振奋人心。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眼下,秋收生产依然如火如荼进行中,嫩江农场全体党员干部正以更高的标准、更高的质量乘势而上,谱写逐梦未来的精彩丰收华章。
通讯员:张红阳;记者:刘畅姜斌;摄影:张红阳 庄天宇;编辑:王佳琦
来源:龙头新闻·黑龙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