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一支传承48年的“矿嫂”服务队
黑龙江
黑龙江 > 资讯 > 正文

黑龙江:一支传承48年的“矿嫂”服务队

黑龙江鹤岗有一支活跃在矿区48年的志愿组织,她们的成员由母亲、妻子、女儿组成,被矿工亲切地称为矿嫂。

48年来,她们常年活跃在矿区,从支煤保勤班到家属协管站再到志愿服务队,这支队伍从起初的十几人发展到现在的二百多人,累计到矿区开展服务活动三千多人次,为煤矿安全生产、矿区社会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

48年来,这支队伍的名称改了一次又一次,成员换了一茬又一茬,有的从女儿变成了母亲,有的从媳妇熬成了婆,不变的是对矿区的热爱和为煤矿“送安全”,为矿工“送温暖”的情怀。

在第23个全国安全生产月之际,记者走近这一群体,倾听她们的故事。

“支煤保勤”:老一辈矿工家属的集体回忆

6月12日下午,到富力煤矿“送安全”后,齐凤梅和她的伙伴们又聚到南山区麓岭社区,大家伙意犹未尽,要总结一下。

面对镜头,领队齐凤梅一点不紧张,说着说着就唱上了。“我那口子工作在掘进队,为矿山生产没少挨累,每天上岗头一件事就是开安全会……”

这是齐凤梅自编的表演唱《四煤嫂夸丈夫》的片段。

齐凤梅说着说着就唱上了

“现在矿工工作条件好了,待遇高了,我们服务的形式和内容也跟过去不一样了。”抚今追昔,齐凤梅感慨良多。

“支煤保勤”活动早在1976年就在鹤岗矿区兴起了,所谓“支煤保勤”即为支援煤矿生产,保障矿工出勤之意。在当年,参与“支煤保勤”工作的矿工家属被称为保勤员。

当年煤矿开采工艺落后,矿工工作条件艰苦,安全生产形势严峻。为了提高矿工安全意识,杜绝安全事故,矿里联合居委会动员矿工家属“吹好安全枕边风”,为矿工搞好后勤服务。

2008年9月,矿嫂们到矿上为矿工缝补工作服

当时齐凤梅的公公就是矿上的采煤工,婆婆谭元欣是居委会主任,是第一批保勤员。

那个年代,每年的端午节、中秋节,谭元欣带领支煤保勤班到矿上慰问,“给矿工包粽子、烙月饼、包饺子、煮鸡蛋、送苹果,想尽一切办法在慰问品上刻上‘安全’两字,鸡蛋叫安全蛋、苹果叫平安果,活动的场面可热闹啦!”如今83岁的谭元欣身体硬朗,谈笑风生。

2010年元旦,矿嫂们到矿上为矿工包饺子

当时工作条件下,矿工工作服磨损大,升井后,满操场都摆满了缝补的工作服。“家属们都是自备纽扣、针线,抢着缝补,还举办缝补比赛呢。那时的工作服又厚又硬,钢针都经常折断,有时手都扎出了血,大家不叫苦也不叫累。”谭元欣说,当时还特别时兴在鞋垫上、围巾上绣上“安全生产”,矿工们把鞋垫垫在脚下,把围巾围在脖上,把安全记在心中。

麓岭社区主任丁玉莲给记者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社区有一位74岁的老保勤员叫李秀英,上世纪八十年代,她的丈夫在煤矿事故中不幸去世,打那以后,李大妈坚持到矿上宣讲安全,她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一遍遍讲述丈夫离去给亲人、家庭带来的痛苦和灾难,一次次引起在场矿工的共鸣。李大妈一讲就是三十多年,直到现在,李大妈每年6月的安全生产月都到丈夫工作过的煤矿看一看,跟矿工聊一聊。“矿井是李大妈的念想!”

“矿二代”齐凤梅:接过婆婆的接力棒

这些简单直观的安全教育方式从婆婆那一代传给了齐凤梅这一代。

今年52岁的齐凤梅是原麓岭社区主任,身为承上启下的“矿二代”,齐凤梅从保勤员、协管员到志愿者,在“送安全”的路上往来三十余年。

原富力煤矿工会女工部部长孟冬英与齐凤梅打了十多年交道,两人配合默契。

孟冬英至今收藏着当年缝制的鞋垫

孟冬英清楚地记得,当年,每月逢五逢十是保勤员到矿上“送安全”的日子,主要活动内容是“班前嘱托”,日常工作则是组织家属挨家挨户送“安全提示卡”“违章通知书”,“那时刚二十岁出头的齐凤梅就是保勤员中的骨干!”

无论冬夏,保勤员早上6点钟就到采区参加班前安全会,白天还要组织矿工家属举办“炕头安全会”。

“我们还组织家属下井,体验亲人们的辛苦,感悟安全生产的重要性,触动家属叮嘱亲人们时刻注意安全。”

齐凤梅总结“支煤保勤”工作,大致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76年至2002年;第二阶段是2002年至2020年;第三阶段是2020年至今。

2002年,29岁的齐凤梅担任了麓岭社区主任,此时的支煤保勤班易名家属协管站,齐凤梅兼任站长,“送安全”的矿嫂队伍已经从67人增加到218人。

到了齐凤梅这一棒,矿嫂“送安全”的形式和内容都发生了改变,从缝缝补补、包粽子、包饺子扩展到班前嘱托、安全文艺演出和知识竞赛等。

2005年6月安全生产月,矿嫂们到矿上慰问演出

齐凤梅自编自导自演,将安全生产内容以二人转、单出头、三句半、小品等矿工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搬到采区、井口,寓教于乐,深受矿工们欢迎。

孟冬英告诉记者,当年,由于富力煤矿安全生产工作做得好抓得实,在全系统都是有名的,涌现出了齐凤梅、李秀英等一批“支煤保勤”优秀人物和“安全之家”先进家庭。

“矿三代”丁玉莲:将“支煤保勤”发扬光大

2020年,齐凤梅退休后返聘到社区做网格员,主要工作还是组织、策划“送安全”服务。

接任麓岭社区主任的是40岁的丁玉莲。

丁玉莲的爷爷、公公、丈夫都是矿工,她是“矿三代”。早年,鹤岗矿区有矿工近10万人,仅富力煤矿就有矿工近万人,经过提档升级,智能化改造,解放了大量人工,现在富力煤矿工人数量减少了大约70%。

丁玉莲

“过去矿工升井后,除了牙齿是白的,浑身上下都是黑的,妻子面对面都认不出自己的丈夫,现在矿工升井后,脖上的白毛巾依然雪白。”丁玉杰感慨,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煤矿安全生产水平的提升,井下作业实现了机械化、智能化,矿工的工作环境今非昔比。“矿工的工作服已无需缝补,好吃好喝的也不再被矿工需要,可是安全生产这根弦不能放松。”

麓岭社区目前有居民5848户,80%以上是矿工和退休矿工家庭。

进入新时代,矿区“支煤保勤”服务被纳入了志愿服务体系,做为新时代的“保勤员”,丁玉莲感觉肩上的担子更重了。

目前,麓岭社区矿区安全志愿服务也与时俱进,不断创新。“送安全”志愿服务除了保留传统项目外,还充分利用微信短视频、抖音、快手平台进行宣传、教育,接地气,效果好。

富力煤矿外景

龙煤集团鹤岗分公司富力煤矿工会女工部部长任金凤告诉记者,现在,富力煤矿安全生产形势越来越好,已经实现连续12年无安全事故。这一成绩的取得,与几代“矿嫂”几十年来的默默付出、暖心服务是分不开的。

任金凤说:“军功章有矿嫂们的一半!”

记者:崔立东;摄影:崔立东

来源:龙头新闻·黑龙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