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笔绘彩虹 我的老师李孟华
黑龙江
黑龙江 > 资讯 > 正文

粉笔绘彩虹 我的老师李孟华

▲明信片上学生时代的的李孟华(中)。

□申志远

李孟华是我在哈市第二中学读书时的班主任。她是北京人,年轻时考入北京体育学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代女子击剑运动员,与著名演员李连杰的老师吴彬是同学。

有一张1957年北京体育学院学生参加天安门广场的庆祝“五一”劳动节大游行的彩色明信片,画面上C位的李孟华与同学们一起表演藤圈操,藤圈操是群众体育项目的代表。当时,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厂的摄影师将游行场面拍成电影,这一画面被印制成宣传图片贴满京城各大体育场馆,同时收入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六张一套的明信片中。

李老师的爱人郑大成是北京体育学院的水冰系高材生,游泳、速滑运动员,曾任哈尔滨市业余体校校长。他们夫妇1963年大学毕业后,告别京城,支边落户哈尔滨。

李老师博览群书,通晓艺术,在二中任教期间,送走一届又一届的毕业生。老师一生说话京腔,外号小北京,特别注重我们的口语发音。她热爱生活,追求时尚,喜欢游泳、滑冰。

李老师当年骑着一辆红色坤车(女式自行车),戴太阳镜,衣着虽时尚,但言谈举止皆为人师表。因家里有海外亲戚,在1979年,她家就有日本的电视机了,我还记得外国电视剧《鲁宾孙漂流记》就是在她家看的。

我们这一届学生,来自道外仁义巷、平原巷的居多,大都住在南头道街到南四道街的大杂院里,基本是工人子弟,尤其电缆厂、肉联厂的家属居多。同学们年少顽劣,上学爬摩电、画月票、倒卖小人书、倒卖邮票……什么都干,所幸有李老师的正确教导,大家都健康地长大成人了。

那时候,早七时三十分自习,八时上课。老师很有创意,教学方法新锐前卫,每天早上讲一个字,她说是“每日一字”,比如字画极多的夔(kuí)字,经过她的讲解,同学们一下子就记住了。她还教我们记转圈诗,全诗只用14个字“赏花归去马如飞,酒力微醒时已暮”,成诗为:赏花归去马如飞,去马如飞酒力微。酒力微醒时已暮,醒时已暮赏花归。通过记这首诗,引导我们对古诗词产生兴趣。

那时学校的文体活动少,老师为了让中午带饭的学生午休不寂寞,让每位学生从家带一本小人书,放在教室前的纸箱里,每天中午看,由值日生管理。

当时,刊物不好订,课外读物也少,她还给家境好的同学,从学校争取来订阅《中学生》《课外学习》等杂志的指标,还给王庆莉同学订了一份《参考消息》。

李老师讲课更是诗意盎然,字正腔圆,她讲“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时提问我们,“这些文字是不是有电影的画面感,这就是诗意和意境”。接着又引申到“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让我们的童心被诗歌润泽。

李老师讲《项链》和《变色龙》这两篇课文时,用她自己的卡式录音机,录下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广播剧,配合教学。讲解《筑路》一文时,我们听了她录的广播剧《保尔柯察金在波耶卡车站》后,对文学和文字产生了兴趣。讲《267号牢房》一文时,她还找来小人书《绞刑架下的报告》供大家阅读。业余时间,她还组织我们去电缆厂俱乐部看电影《雾都孤儿》《红衣少女》,启蒙我们对文学名著的兴趣。

北京电影制片厂演员剧团团长、著名影星黄晓雷是李老师的侄子。我上学时,正是黄晓雷出演的《今夜星光灿烂》《乡情》等电影热映之时。后来,我北漂拍电影,就是受了李老师侄子的启发。

那年,李老师将我写的一篇作文冒雨送至哈尔滨人民广播电台,几天后在《青年之声》节目中全文播出,时长10分钟。这是我在媒体正式发表的第一篇文学作品。从此,写作成了我的生存方式。

20世纪80年代初,电视离人民太远,在我周围只有父母单位有电视机,上电视和去电视台录节目那可真是很稀罕的事情!可是由于照相是件奢侈的事情,谁家也没有照相机,第一次上电视连剧照都没有留下。

1980年“六一”儿童节前夕,我们学校有文艺演出,我们班的节目是表演唱《我有一头小毛驴》,是李老师自己编导的。

彩排时,李老师给这个儿歌加了表演元素,领唱同学布景伟呼喊“嘚儿、驾、喔、吁”和一句独白“哎呀妈呀”,并作跌倒状,我和其他同学站在后面合唱。这个节目被哈尔滨电视台选中,让我们6月1日10时去电视台录像。

知道这事后,我们兴奋了很久,要知道那可是1980年啊,众多家庭连黑白电视机都没有,电视剧《霍元甲》都是在几年后才播出的,而那时我们就可以上电视了!

那天早晨,同学们在李老师的带领下,去了哈尔滨电视台。当时电视台的演播厅在中山路北方大厦顶楼上,大家一起从电缆厂坐1线摩电到博物馆下车。李老师掏钱给我们买的车票,4分钱一张。

参加表演唱的同学们都被老师用粉扑涂了红脸蛋,领唱的布景伟同学被老师给剃了一个傻小子头,其他同学都穿白小褂、蓝裤子,戴红领巾。还请了音乐老师用手风琴为我们伴奏。到了电视台的演播厅,同学们对着刺眼的白光和一个大黑机器,一通表演唱。电视台很热又不通风,演完节目,大家都大汗淋漓。李老师给每个人都买了一根5分钱的北方大厦冰棍,全是老师掏的腰包。

由于当时家里都没有电视机,这个节目后来播出了没有?什么时候播出的?效果如何?谁也不知道,老师也不知道。后来我推测这应该是直播,当时就播出去了。

很多年后,我上过无数次电视,参演的电视剧还在央视播出,可是我永远也忘不了第一次上电视台演出的情景。后来我找到了这首歌的好几个版本,再听时已经没有什么感觉了,只有李老师口传心授的版本在我心头回响。

后来,我对美剧的学习也是源于李老师。当年她天天看《加里森敢死队》《大西洋底来的人》,还带个麦克·哈里斯的眼镜,很潮。当时李老师预言,《加里森敢死队》肯定会禁播,因为她小时候孩子们看了电影《飞刀华》后,就开始学飞刀,随后被禁映。结果一语成谶,《加里森敢死队》也彻底断更。

如今李老师已是耄耋之年,依旧热爱生活,老人家70岁开始学习弹钢琴,能弹奏十几首曲子。有一年,导演魏春桥拍摄广告,我请老师演老母亲,满头银发慈眉善目,一口京腔,演得相当好。后来,她又应邀客串了好几部片子。

记得李老师是5月份的生日,在这春意盎然的日子里,我为老师撰楹联一副祝寿,并表达一个学生的敬意:

因剑生情,北国苦寒之地多一抹京城秀色。

用心解惑,巷里懵懂少年得百道人生大义。

来源:新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