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守墓人叫孙立,是黑龙江省鸡西市梨树区靠山屯人。
2024年清明节当天,鸡西市梨树革命烈士陵园来了两位烈士亲属祭祀,一位是来自七台河勃利县的潘成林烈士家属;另一位是从山西来的岳光第烈士家属,他们都是去年才找到烈士安葬的地方——鸡西市梨树东山革命烈士陵园,对守墓人孙立频频鞠躬致谢,表达感激之情。
孙立荣获“龙江诚信之星”称号
这两年,孙立挺火,去年春天获得“龙江好人”,年底又拿到全国道德模范的荣誉,使孙立更努力履行与美誉呼应的行为,从3月28号到4月3号,先后有27个单位组织的集体前来为烈士扫墓祭奠,这让孙立的价值感和存在感爆棚。
孙立是土生土长的梨树镇人,家里兄妹八个,他排行老七,身下还有一个妹妹,作为老儿子,他在家里深得父母的宠爱。孙立说,梨树是个百年重镇,早年间,为了运送煤炭,苏联人修建了铁路,梨树镇就是铁路的终点。建国初期,日本人在梨树的一个兵营被解放军变成了陆军后方医院,专门救治伤病员。孙立家就住在医院的旁边,那个时候,孙立的妈妈特能干,是委上的小组长,经常运送伤病员,给伤病员洗绷带。1951年冬天,来了一批从朝鲜战场撤下来的伤病员,担架不够用,孙立的爸爸就背着一位脚部受伤的战士,送到山上医院,当时这名战士的脚肿得好大,都黑了,是冻伤,为了保住生命,医生只能把他膝盖以下截肢。
孙立的父母
这名战士来自四川,叫李安民,很懂感恩,伤好了,他经常拄着双拐去孙立家串门,教孙立爸爸下五道棋,给孙立爸妈讲战场上的故事,一来二去,和孙立一家越来越熟。由于当时的医疗条件有限,半年后,李安民的冻伤复发,二次截肢,失去了一条腿,可最终还是没有保住命,牺牲了。孙立爸妈非常难过,当时李安民只有三十岁,是那批伤病员里年龄最大的,其他的川籍战士很多都是十六、七岁,都是孩子,善良的孙立父母就把家里种的玉米、面瓜烀好了,招待战士们。后来,他们和常去家里的伤病员很有感情。李安民牺牲后,孙立的爸爸特别思念他,后来,又有一些战士牺牲,都葬在梨树靠山屯的后山上。每到中元节、七月十五、春节,孙立的爸爸都去山上扫墓,开始是给李安民一个人坟头放上三只烟,割割杂草,十五送灯。后来是照顾比较熟悉的伤病员坟头,再后来就全体烈士的坟茔都管护起来了。在孙立的印象里,孙爸爸光着膀子背土,把被牛踩平的坟头复原,是童年抹不去的记忆。
孙立从七八岁就和孙爸爸上山,最爱听爸爸讲述这些志愿军的故事,上了小学,课本里的黄继光、邱少云等英雄更深深影响孙立,尤其听到爸爸说靠山屯里牺牲的战士,都是书本上的英雄们并肩作战的战友,孙立的仰慕之情更是油然而生。穿军装,当英雄、报效国家成了孙立最原始的梦想。孙妈妈最常说:那些战士都是平均二十岁的孩子,最小的才十六岁,都是上初中的年龄就为国捐躯,成为烈士,这些人应该得到尊重和善待。
孙爸爸当时在矿上运销科上班,为了守护墓园,特地申请干夜班打更的活,白天好去照看墓园。孙爸爸执着地维护墓园的安宁,不允许牛羊踩踏坟头。
慢慢的,孙立长大了,孙爸爸送给孙立一个鞭子,专门用于驱赶牛羊。因为这,孙立和放牧人打过架,吃过亏,后来孙爸爸特地养了一条大狗,不仅对付牧羊犬,还能对付越界的牛倌羊倌,墓园的秩序算是建立起来了。
孙立与父母
1991年,靠山屯北坡的29位志愿军战士遗骸也都挪到了孙立爸爸管理的陵园,冬天扫雪,夏天割草,七月十五给坟茔培土维修的活儿,也都由孙爸爸变成了孙立。迁挪29个坟,孙立可是没少挨累,嫌施工队砌得砖不够高,孙立就自己砌,2013年,庆祝抗美援朝胜利六十周年,后来的29个墓碑才得到彻底完善。孙立是家里的老儿子,他孝顺,是孙爸爸和孙妈妈眼里最值得依靠和托付的孩子,心眼正,还善良、勤快。看到孙立的担当,孙爸爸很欣慰,也很自豪自己的眼光。
孙立装过六年火车,下过三年井,后来父母年迈,他就在家照顾父母。守墓,一直都是义务的,能坚持这么多年,也完全是履行父亲的嘱托。年复一年,孙立从小到大,他从来没厌烦或害怕过墓地的环境,从他家到墓地走路有十里地,不远,但步步上坡,孙立每天早晚两遍,他说一进入这片林子,就特别舒服。人都说,善有善报,孙立不信轮回,但相信因果,他为88岁的老父亲和96岁的老母亲养老送终,又为这么多烈士守墓,而自己快六十岁,却比三十多岁的年轻人还勤快,腿脚灵活,没病没灾,就是善果。
2021年,建党百年,梨树区政府上报给国家的东山烈士陵园改造项目获批,157座坟茔全部立碑砌筑,土坟修成水泥基座,陵园四周被栅栏围拢起来,从山脚下到山顶上,还修建了1120节的水泥台阶,这波操作让孙立特别的开心,他说这也是孙爸爸的心愿,能让烈士们的遗骸更有尊严,被子孙万代祭奠和铭记,这才是后代的担当和责任。东山陵园改造项目进行了两年,孙立当了两年的施工监理,每一块砖的铺设,每一个墓碑的摆放,孙立都天天盯着,比自己家盖房子还上心,他整天穿着军装在工地,建筑工人以为他是武装部门的,干起活来,都特别认真。陵园建成,孙立也被梨树区委区政府聘为专职守墓人。中元节、国家公祭日,国庆节、八一建军节,陵园里前来祭拜和纪念的人都特别多,这里已经成为梨树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也是各级党组织进行党课教育活动的实践地,孙立说,每天打卡陵园的市民不少,这里风景好,不仅可以俯瞰梨树区穆棱河沿岸的千亩灌区、梨树工业谷区、梨树新区的全貌,还可以疗愈心灵,有些年轻人来许愿,还愿,都说特别灵。
2023年2月23号,烈士曹恒的亲属一家四口来到烈士陵园,看望他们70年都没有下落的亲人。曹恒牺牲的时候只有24岁,和他的战友们一样,都是在战场上受伤,来到后方医院治疗,结果因伤势严重而光荣牺牲的。到曹恒烈士这里,东山陵园的157位烈士已经有47位找到了亲人,孙立说,有烈士亲属来寻亲,烈士才是真正的魂归故里,这是最让他感到欣慰的,也是真正让烈士们灵魂得以彻底安息的,也是孙立和孙爸爸的宿愿。
从2021年起,孙立加快了为烈士寻亲的节奏,梨树区退伍军人事务局牵头,很多了解孙立的各界朋友也加入到寻亲队伍,梨树区委宣传部委托《奋斗杂志社》发布“百封函”公益活动,孙立又和邻居王乐成在“八一”建军节前拍摄短视频发布抖音、快手,为烈士寻亲,山东蓝天救援队队长通过抖音私信孙立,愿意助力寻亲。“八一”当天,鸡西新媒体记者王俊鹏也发布了寻亲短视频。孙立说:那些烈士,用生命的代价为国捐躯,那么光荣,那么伟大,他们最想分享的,恐怕就是他们的亲人,他们最希望的,就是让他们的家人为他们而自豪。前不久,吴国权烈士的弟弟来找孙立,说一家人找了69年,妈妈都哭瞎了双眼,终于找到了弟弟的安息之所,特别感谢孙立。孙立说,别谢我,要谢,得谢这些烈士,没有他们,哪里有咱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不忘,就是活着!孙立父子的接力守望,深刻诠释了这句话。
孙立告诉17岁的女儿,不忘历史,铭记先烈,做一个懂得感恩的人,才叫健全的人格。孙立的女儿答应爸爸,加入到守望的接力中,传递爱,传承担当,让烈士的故事咏流传。
现在,陵园157位烈士,有47位已经找到亲人,孙立的心愿是让每位烈士都能和亲人相认,让英雄的灵魂得以安息。
作者:龙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