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大街打卡地:拍摄过56部影视剧的露西亚 店主是个作家

中央大街打卡地:拍摄过56部影视剧的露西亚 店主是个作家

“这里已经拍摄过56部电影电视剧了。”中央大街露西亚餐馆店主胡泓接受记者独家采访时说。

在中央大街今冬走红的时刻,中央大街上最佳的电影电视取景地是露西亚西餐馆,每天都有来自各地的影迷到这里拍照打卡。

影视打卡地:我在露西亚等你

“露西亚”2000年开业至今已经接待几十个剧组,在此拍摄过56部电影电视剧,自纪录片《风雪中东路》在此取景后,这里便成了当下表现俄侨时尚的最佳外景地。露西亚西餐馆的店主是作家胡泓,上世纪80年代就主演了电视剧《你自己去寻找太阳》。据胡泓介绍,这里已经接待了《红莓花儿开》《马迭尔旅馆的枪声》《悬崖》《黄金时代》《小白桦》《西伯利亚风云》《夜幕下的哈尔滨》《红月亮》《夜幕下的哈尔滨》《黎明前的决战》等影视剧的拍摄。

电影《道高一丈》导演姜凯阳,因特别喜欢这里的独特情调,还专门在电影中加了一句台词:“我在中央大街露西亚等您呢。”

哈尔滨人胡泓是中俄混血儿,俄侨后裔,母亲安娜是俄罗斯人,父亲是哈尔滨人,多才多艺的胡泓除擅长美食外,还精通俄、日两种语言,还是画家、建筑师和西餐大厨。2016年创作了描写俄侨在哈尔滨生活的小说集《哈尔滨的忧伤》,大受好评,现在他每天晚上还会在店里为来访的食客用手风琴和钢琴演奏世界各国名曲。

“露西亚”拍摄在影视圈内有名,《悬崖》就有一集都是在这儿拍摄的,香港导演许鞍华导演《黄金时代》,几乎天天晚上来。她在戛纳电影节说:“最难忘哈尔滨的露西亚”,这里的另一个牌子还是“俄侨历史纪念馆”,通过实物把哈尔滨俄侨历史呈现出来。“露西亚”是英语俄罗斯(RASSLA)的音译。走进“露西亚”,就是在参观俄侨纪念馆。餐厅正中墙壁上,悬挂着俄国画家创作的胡泓的曾外婆的画像,四壁挂满了1910年至1960年哈尔滨原版老照片,店内展示的钢琴是1889年法国制作的名琴,是胡泓姨妈妮娜曾经弹奏过的……

因为餐厅建筑历史悠久,又复原了俄式餐厅的陈设,近年热播的《无罪之证》《野蛮生长》《你是我的冠军》《风吹半夏》《这么些年》都曾在此取景拍摄重场戏。

店主是个作家:拥有城市情怀

胡泓身上凝聚了中俄两国文化的气质。他上世纪70年代开始小说创作,曾在《青春》等文学杂志发表文学作品,八十年代的《中国青年》、《北方文学》杂志,新华社都发表过贾宏图写胡泓事迹的报告文学。

他创作的小说集《哈尔滨的忧伤》表现了百年哈尔滨俄侨的生活状态。这部回忆三代哈尔滨俄侨悲欢苦乐和青春梦想的文学作品,不仅是百年哈尔滨俄侨的生活写照,更是用现实主义手法融入了大量历史知识,是一部由中俄混血儿作家创作的俄侨文学作品。

露西亚将已经被人们遗忘的哈尔滨俄侨历史重新呈现在人们的眼前,为哈尔滨这座城市的名气和旅游事业做出了贡献。全国很多旅游网站都点评到:“没到中央大街就等于没到哈尔滨,没到露西亚就等于没到中央大街。”胡泓默默地为这座城市做了许多美好的事情,来过这里人们在留言簿上的感人留言已经超过几十万字。中央电视台在纪录片《风雪中东路》的解说词中说:“露西亚,这是一张哈尔滨美丽的名片”。

店里的壁柜,清一色是俄罗斯的艺术藏品,各种精品相机摆放在展柜里,还有钢琴、小提琴、巴扬、巴拉莱卡等乐器。墙壁上和书橱里还摆放着一些泛黄的老照片。这里的家具都是俄侨妮娜留下来的,难得是保持得完好无损。说明上写着妮娜的生平。她的全名叫达维坚果·妮娜·阿法纳西耶夫娜,1910年12月出生在黑龙江横道河子,3岁随父母来到哈尔滨,生活在这个城市,直到2001年逝世。

屋里的东西都是按照妮娜生前样子摆放的。壁炉上方,挂了很多黑白的相片,都是妮娜和她的亲人们在上个世纪的留影。最引人注目的是挂着一幅1906年创作的油画,画面上是一个看书的女子,神色沉静。她是胡泓的曾外婆。墙上的一幅大相片也很抢眼,是妮娜青年时代拍下的。手绣台布覆盖的立式钢琴倚在墙角,上面放几本灰蓝色的漆布俄文书和几样银器。

很多名人墨客纷纷驻足在此,演员张嘉译、宋佳、赵丽颖都光临此地,创作《母亲也是一种岁月》的作家张建星在哈尔滨工作时,天天下午在这里创作。

2024年1月10日晚,哈尔滨日报报承办的马迭尔阳台音乐诗会结束后,诗人李琦、王山、梁平、娜夜到这里汇老朋友胡泓,吟诗唱歌, 梁平动议每人写一首关于露西亚的诗。

伴着胡泓的深情演奏,王山、梁平、李琦、娜夜四位著名诗人用自己饱含深情的诗歌,写出了露西亚的情调。

著名作家贾宏图称赞胡泓先生,说:“你曾让我感动得热泪盈眶……”那是因为胡泓对哈尔滨的爱。胡泓默默地为这座城市做了许多美好的事情,来过这里人们在留言簿上的留言已经有十几本。中央电视台在纪录片《风雪中东路》的解说词中说:“露西亚,这是一张哈尔滨美丽的名片”。

哈尔滨日报记者 申志远 于秋莹 文/摄/视频拍摄

来源:冰城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