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哈尔滨地铁3号线北马路站、中华巴洛克街区站、清真寺站、靖宇公园站,你会看到这里“一站一景”的建筑风格,延展了老道外地域风情和本土文化。
开往老道外的地铁,穿越年轮,寻觅历史记忆。在那里,你会读懂一座城,读懂在这里奔波生活的人们。
如今,地铁已不是简单的交通工具,而是一幅生动的都市画卷,蕴藏着一座城市的情感,一座城市的气息,成为提升城市生活品质,方便百姓出行的一个新助力。地铁3号线西北环四座车站的开通,拓展了城市交通骨架,丰盈了城市路径,方便了百姓出行,为老道外再绘新画卷,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幸福指数”提升老城区新的活力
地铁以其“安全、准点、舒适、快捷”的优势,在城市交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已成为广大市民出行的首选。地铁的开通,打破了“阶层固化”。正像黑龙江大学曲文勇教授所说:“现代社会中,家庭攀比现象严重,坐地铁的不论职级、不论收入、不论社会地位,都感到挺体面,消除了阶层心理落差,让市民都有了平等感和自豪感。”
当地铁列车驶入老道外那一刻,就是现代化的交通工具与老城区传统交通方式的碰撞,更是焕发生机的老城区与百姓生活质量的蝶变。地铁改变着城市生活,促进城市文明与和谐,在一定程度上使人的价值观发生变化,对社会的满意度不断增强。餐饮业者说“地铁开通了,老道外的烟火味更浓,小吃火起来啦,成为网红打卡地”。通勤族说“地铁准时到达,可以掐点上下班,不再因堵车发愁了”。住在道外清真寺附近的张大娘说“过去上医大二院看病得倒两趟公交车,用一个多小时,现在地铁开进家门口,坐地铁去只用‘一炷香’功夫,真是既方便又快。”
北国“冰城”哈尔滨,冬季漫长,高寒多雪,百姓出行天冷路滑、交通拥堵乘车难。地铁的开通,让市民不再因寒冷天气下等车而冻得瑟瑟发抖;地铁电客车电暖气、加热座椅,更使乘客感受到了冬日的温暖。“低碳环保、绿色出行”,搭乘地铁让城市的天更蓝、空气更加清新;智慧车站、智慧列车已成为一大亮点;智能客服、智慧人脸识别、多媒体电子信息等给乘客提供更便捷的智慧服务。
地铁的向前延伸,就是现代与时尚、传统与创新的碰撞,更让老道外居民感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新时代、新气象、新的生活方式,幸福指数与日俱增。
“文化旅游”寻觅老道外历史印记
老道外,是哈尔滨民族工商业发祥和成长之地,多元饮食文化得天独厚,中西合璧建筑闻名遐迩,尘封的历史文化记忆,具有百年丰厚的积淀,是冰城“文化旅游”必往的“打卡地”。
地铁3号线中华巴洛克街区站、清真寺站、靖宇公园站、北马路站在车站设计、装修时充分结合周边特色建筑和历史文化,站内风格与地域文化天然融合,仿佛穿越时空隧道,触摸到老道外令人难忘的回忆。
走进中华巴洛克街区站,扑面而来的两块大幅LED显示屏,展现了“哈尔滨民族工商业龙商文化”的起源:中华巴洛克建筑的精髓——雕刻精美的石柱、华丽的拱门和精致的立面;在牌匾、对联、灯笼映衬下的老鼎丰和张家包子铺等仿古建筑的店面,让人回忆童年的味道,假如品尝一口,都会垂涎欲滴。
走进清真寺地铁站,以“民族团结”为主题,结合清真寺的地理环境,在传统的风格上,整体设计风格以欧式风格为基调,与时代相融合;现代简洁的线条与欧式复杂的造型为一体的设置,并与墙面相呼应的色彩玻璃相配合,更增加了车站的文化属性;尤其是公共区楼梯口的百合图案,充分表现了哈尔滨这个团结与奋进的多民族城市历史文化。
走进靖宇公园地铁站,必定会被在“白山黑水”中,抗日英雄杨靖宇艰苦卓绝的战斗场面所震撼。车站利用顶棚抬高空间绘画出风雪交加的天气背景,使用灰蓝色色调,柱面上的雪松在雪中顺势而生,通过灯光衔接犹如穿进云空,所营造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境界,让人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抗日英雄视死如归的品格。
走进北马路地铁站,墙柱面结合周边环境历史建筑,展现地上街景风貌,不是简单对地上建筑结构进行复制,而是对建筑线条进行优化,利用简洁的线条和色彩,营造本区域内独特的文化风情。给人以文化厚重感的同时充分又表达现代建筑的时尚、简洁。北马路站周边有中东铁路公园、江畔公园、兆麟公园、斯大林公园、中华巴洛克等景点,还有龙江大舞台等地方特色浓郁的文旅资源,车站邻近老道外商圈,花鸟、五金、农贸、古玩、灯具市场,让去往游玩的游客、市民能够享受到极致的便利。
地铁3号线道外段几座车站的设计、装修风格与周边环境相融合,呈现出独特的韵味。折中主义风格建筑风格,让人们感受到历史与现代的交融;用艺术品装饰的文化墙,展示着老道外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让人们更深入地了解这座城市的故事。当你乘坐地铁“文化旅游”时,一定会收获满满。
“串珠成链”展示新时代惠民伟力
地铁3号线沿线的每一座车站,宛如散落的珍珠,洞通的隧道宛如项链的链绳。在穿越过程中,地铁建设者不知经历到了多少艰难与坎坷,流淌了多少汗水,花费了多少精力,熬过了多少不眠之夜!面对诸多风险与挑战,不认怂、不退却,创造了我国高寒地区地铁建设多项之最。
从太平桥向靖宇公园盾构穿越时,高速铁路线沉降控制标准仅3mm,应用“克泥效”工法和“自动化监测实时反馈系统”,及时填充了盾构掘进的建筑空隙,同时根据实时的监测信息来动态的指导掘进参数,最终盾构以0.5-1mm的微沉降标准快速顺利完成穿越,高标准地完成了穿越任务。
穿越靖宇街两侧的中华巴洛克保护街区,保证沿线有几十栋超过百年的老建筑安全无恙,是对建设者的考验。为避免盾构机在建筑群正下方穿越,对地面产生“搅动”造成房倒屋塌,施工单位采取“设立盾构掘进试验段、对隧道周边进行加固、适时调整掘进参数”等办法,刷新了盾构机成功穿越全国最大保护建筑群的先例。
在靖宇五道街至北马路段施工时,突然遇到了一片地下锚索,全部是钢丝绳。这是当初地上高层建筑施工时遗留的,如不切断清除,卷到盾构机里不堪设想。建设者通过邀请国内顶尖专家研判,通过从地面挖钻,切断并清除了700根“拦路索”。
这一幕幕“串珠成链”的感人故事,不仅是一项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的成功,更是对地铁建设者们的认可和致敬;实现了3号线西北环与东南环全线贯通,这一壮丽的景象如同链绳,将散落的一颗颗珍珠串成项链,每一座车站都犹如一颗璀璨的珍珠,必定会给市民带来更多的便达和福祉。
冰城的地铁托举着城市的繁荣:仅地铁3号线沿线,就辐射100余个居民住宅小区,惠及百万市民,老百姓称之为“开往居民区”的福利便车。纵观十字+环线的辐射网络,一眼风景,地铁经过之处都是黄金地带,人气聚集,“钱”途无限,堪称“财富磁铁”;一眼机会,地铁贯通连接的道里、道外、南岗及香坊区,使人流、物流、资金流加速互动,产生的“同城效应”,对社会经济发展影响深远;满眼时代感,不同区域的学校、医院、商场、公园等,已构建了“半小时”快捷生活圈,市民可以根据自身需求,优先选择地铁出行,感受美好生活带来的欣喜!
一岁辉煌含笑去,龙年威武展宏图。
冰城地铁将黑龙江省委建设“六个龙江”、哈尔滨市委打造“七大都市”的战略号角,化为“铸就畅通之路、创建优质服务、助力冰城发展”实际行动,乘地铁3号线老道外段新线开通的东风,以“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锐气,奋力抓好地铁3号线全方位闭环,以优异成绩向全市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答卷!
来源:哈尔滨地铁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