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7年中东铁路公司修建这座花园洋楼,开始打算成为哈尔滨这座城市的主宰霍尔瓦特将军的私人官邸。但是这位将军大人没有选择这里,所以这里成为了中东铁路中央图书馆,十月革命时期,高尔察克将这里作为自己的临时指挥部,因此这座日后成为苏联领事馆的建筑物上空曾经短暂地飘扬起沙俄海军军旗。【详细】
从1919年到1924年,当时的中国北洋政府与苏联政府进行了多次的接触和艰苦的谈判,最终双方终于建立了外交关系,耀景街22号成为了苏联驻哈尔滨的总领事馆。然而1929年中东路事件的爆发,一度使领事馆关闭,在这座被军警包围的院落里,似乎可以闻到东北军与苏军在黑龙江边的硝烟 。【详细】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鲸吞中国东北。在日本占领时期,苏联与日本达成协议,日本获得中东铁路,苏联承认伪满洲国,耀景街22号一度成为苏联驻伪满洲国的领事机构。 1945年苏联对日宣战,领事馆再次关闭,但是苏联红军随后开进东北,结束了14年的日本占领时期。【详细】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苏联最先给予承认,成为第一个与新中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同年10月20日,苏联驻哈尔滨总领事馆再度恢复,一度冷清的院落又重新恢复喧闹。【详细】
50年代末,中苏之间的分歧和冲突逐渐增多,中国与苏联的关系开始急转直下,逐渐走向破裂的边缘。1960年7月16日,苏联撤走全部专家,苏联驻哈尔滨总领事馆开始处理专家回国事宜。在见证了那些在中国工作多年,与普通中国人建立了友情甚至爱情的苏联专家离开后,这座历经半个世纪沧桑的建筑,1962年原苏联驻哈尔滨总领事馆关闭后一直闲置,直到1963年成为黑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的办公地点,散发出浓厚的文学艺术气息… 【详细】
1963年,当时主管文教的副省长王一伦将原苏联驻哈尔滨总领事馆大院拨给黑龙江省文联使用。于是,那座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的院子留下了许多人生命中最快乐的记忆。上世纪60年代初期,黑龙江省文联聚集了一大批著名的文化人 。【详细】
2005年耀景街22号被移交给了黑龙江省外事办,成为了闲置建筑,但是它优美环境和建筑,还有浓郁文艺气息和沧桑的历史感,注定不会令人忘却。先后有《情人节》 、《悬崖》 、《夜幕下的哈尔滨》 、《马迭尔宾馆的枪声》 、《功勋》等多个剧组来此取景。【详细】
苏联解体后,中国与俄罗斯之间的关系逐步加深,民间交流也十分频繁,哈尔滨因其历史和地理因素,成为中俄交流的重要窗口。2014年首届中俄博览会也在哈尔滨召开,而哈尔滨市政府也计划,争取将原在1993年中俄双方达成协议的俄罗斯在哈设立领事办公室升格为总领事馆并且协调市规划局等部门完成俄罗斯驻哈领事机构馆舍的划界及土地登记等工作。耀景街22号会不会成为俄罗斯驻哈尔滨的总领事馆。【详细】
霍尔瓦特,全名为狄米特里•列奥尼德维奇•霍尔瓦特,出生于俄国乌克兰的波尔塔瓦省克列明楚格市一个旧贵族家庭。1878年于尼古拉耶夫斯克工程学校毕业后,被派到作战部队担任少尉,参加了俄土战争。1885年被派到中亚地区修筑外里海铁路,以后任中亚和乌苏里铁路局局长。1903年7月,中东铁路正式通车后,被沙皇任命为中东铁路管理局局长兼中东铁路护路军总司令。1908年在哈尔滨成立了自治会和董事会,把哈尔滨和中东铁路附属地变成沙俄的殖民地。后因其妄想推翻苏维埃新政权并擅自挪用铁路公款作为反革命活动经费,中东铁路中俄工人从1918年至1920年连续举行4次全路大罢工,终于在1920年3月,将霍尔瓦特赶下台。之后,他逃往北京,1937年死于北京。
高尔察克,原名亚历山大•瓦西里耶维奇•高尔察克,俄国海军上将。生于彼得堡的一个海军炮兵军官家庭。1894年毕业于海军武备学校,日俄战争期间在旅顺口战斗,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任波罗的海舰队水雷总队队长,1916年任黑海舰队司令。1917年晋升海军上将。1918年任“西伯利亚政府”陆海军部部长,后发动政变,建立军事独裁政权,自封“俄国的最高执政者”和俄国陆海军武装力量最高统帅。1919年底被红军击败后被捕,于1920年在伊尔库茨克被处决。
张景惠(1871—1959),字叙五,1871年生于辽宁台安县八角台一个农民家庭。张景惠青年时代,跟随其父卖豆腐为生。他善于结交朋友,当时各地枭雄一时乘机而起,张景惠在八角台镇成立自卫团。当时张作霖遭到土匪金寿山的袭击,借道八角台投奔冯德麟。张作霖、张景惠二人一见如故。“九•一八”事变,公开投敌,先后任伪参议府议长兼东省特别行政区长官、军政部总长、满洲国务总理大臣等职。“八•一五”光复,被苏军逮捕。1959年死于战犯管理所。终年88岁。
伊戈尔•阿列克谢耶维奇•罗加乔夫(1932年3月1日---2012年4月7日),(中文名罗高寿)著名俄罗斯政治家、汉学家,出生于莫斯科。前俄罗斯驻华大使、俄罗斯联邦上院议员,也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为中俄友好和平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罗高寿把中国作为他的第二故乡,把推动中苏、中俄关系作为他终生奋斗的目标。他不仅从维护俄罗斯利益的角度处理问题,还真心地从两国共同利益出发,可说是中俄友谊的桥梁。
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曾用笔名莪加、克阿、林壁等,浙江省金华人。中国现代诗人。成名作《大堰河——我的保姆》,发表于1933年,这首诗奠定了他诗歌的基本艺术特征和他在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其作品被译成几十种文字,著有《大堰河》、《北方》、《向太阳》、《黎明的通知》、《湛江,夹竹桃》等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