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7日,在中共黑龙江省委宣传部、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主办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七场,黑龙江省市场监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杨茹民对“十四五”时期黑龙江省如何落实食品、药品、重点工业产品、特种设备保障责任,取得了哪些成果作答记者问。

黑龙江省市场监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杨茹民
杨茹民介绍,“十四五”时期,黑龙江省市场监管系统聚焦筑牢民生安全底线,始终锚定食品、药品、重点工业产品、特种设备“四个安全”保障责任,统筹安全与发展,坚持标本兼治,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一是以全链条监管守牢食品安全底线,护好“舌尖上的安全”。始终将食品安全作为民生头等大事,推动强化全链条监管,压紧压实各方责任。着力强化制度供给,创新建立食品安全“三书一函”(《挂牌督办通知书》《约谈通知书》《整改通知书》《提醒敦促函》)、重大事项督促落实等系列制度,健全末端发力终端见效工作机制。加大监管执法力度,聚焦“校园餐”、婴幼儿配方乳粉、肉制品、农村地区假冒伪劣食品、网络餐饮等重点领域开展专项整治,实施白桦树汁全链条全过程监管“一件事”,以“零容忍”的高压态势打击震慑不法分子,共查办食品安全违法案件36984起。积极推动社会共治,持续开展“百件食安实事”,创新推出“妈妈食堂”特色举措,大力推进食品安全责任保险,累计举办“你点我检”活动3588场,办理食品类投诉举报16万多件,食品安全共建共治共享的格局更加稳固。
二是以风险防控筑牢特种设备安全防线,守住“运行中的安全”。特种设备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其安全状况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我局着力推动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先后出台双重预防、极寒天气下摩天轮风险监测等指导意见10余个,风险防控能力不断增强。紧盯重点设备、重大风险和突出问题,坚持标本兼治,压茬开展安全隐患“清底”排查等专项行动,累计治理隐患问题近10万项。充分发挥市场监管部门技术优势,综合采取安全评估、检验检测、专家帮扶等方式,发现并解决各类安全缺陷和技术问题近11万个,特种设备本体安全水平明显提升。
三是以质量提升夯实工业产品安全基础,把好“消费中的安全”。聚焦群众关切的工业产品质量问题,实施监督抽查与专项整治。“十四五”以来,全省共对13类135种产品开展质量监督抽查42514批次,2025年前三季度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平均合格率达94.46%,较2021年底提升1.26个百分点,质量水平稳步提升;针对电动自行车、燃气器具、儿童和学生用品、建筑保温材料、化肥等社会关注的重点产品,深入开展质量安全专项整治,有效防范质量风险,“十四五”时期全省未发生重大产品质量安全事件,产品质量安全形势处于全国较好水平。
四是以监管服务双促药品安全与产业发展,护好“用药中的安全”。在药品监管领域,坚持“守护民生”与“赋能发展”并重。一是安全形势稳中向好:建立清单式管理机制,全流程闭环防控风险,累计抽检药品46354批次,合格率高达99.88%,群众用药安全感得到保障。二是产业创新加速突破:优化“互联网+政务服务”,开展政务服务提质增效行动,省内企业重大变更补充申请审评审批时限提速70%,为企业创新松绑减负;三是监管水平持续升级:建成“一网一中台一中心一体系一OA一地图”(政务服务网 ,药品监管数据共享中台,龙江药监信息中心小程序,智慧药品监管体系,龙政通OA ,药品监管电子地图)数字化架构,积极探索“AI+药品监管”模式,以智能化、精准化监管为药品安全保驾护航。
在回答网友提出的市场监管部门在维护公平竞争、帮助企业更好地发展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带来了哪些改变时,杨茹民说,黑龙江省市场监管局系统推进全周期登记服务、全流程信用监管、全领域公平竞争治理,为各类经营主体提供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有效激发了经营主体的发展动力和创新活力。
一是经营主体全生命周期服务水平全面提升。围绕准入、退出等关键环节,出台22项关键改革政策,编制全国首个省级地方标准《市场主体登记注册工作指南》,实现全省登记“同一事项、同一标准、同一流程”。将534项涉企经营许可全部纳入“证照分离”改革,牵头推进企业变更、注销等7个“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办理时限平均压缩83.5%、申请材料平均精简56.4%、跑动次数平均减少82.7%,为5.45万申请人提供高效便捷的登记注册服务。作为全国7个试点省份之一,完成“个转企”登记改革试点工作,加强“个转企”登记培育,推动近4000户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发展壮大。开展企业简易注销登记改革试点、推行代位注销制度,实现经营主体类型覆盖率100%。试点运行“AI惠企名”智能服务,为申请人推荐合规可用的企业名称1.2万余次,以数字化手段提升企业满意度。
二是信用监管全流程闭环机制全面深化。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对诚信民企全面实现“无事不扰”。推行“一业一查”,整合38个部门753项检查事项,实现跨部门双随机检查事项“一次查”。实施全量经营主体信用风险分类管理,整合23个系统4.28亿条数据,形成通用型指标体系。推进“信用修复‘一件事’”数据共享,实现“一地申请、全网通办”,对首次“年报信用修复”实行免申即享,已有4万余户经营主体享受该政策。
三是公平竞争全领域治理效能全面增强。统筹推进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工作,构建全方位公平竞争治理体系。设立省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委员会,实现省、市、县三级公平竞争审查工作机制全覆盖,高位推动公平竞争政策实施。建立商业秘密保护联系点449个、示范基地23家,积极规范引导企业的经营行为。联动开展守护公平竞争市场环境专项行动,运用“十大典型案例、百场民企座谈、千企入户走访、万份问卷调查”活动载体,全景扫描企业诉求,精准推送政策红利,坚决破除政策壁垒,快速响应企业关切,畅通政企交流渠道,全力构建竞争有序、公平透明的市场环境,让民营企业放心投资、安心经营。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深化改革、强化监管、优化服务,努力以良好的市场秩序激发市场活力,为营造更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作出更多贡献。
来源:凤凰网黑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