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0日,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以下简称省农科院)在哈尔滨市延寿县举办院地合作(科技包联)现场测产会。在信合有机稻米专业合作社,测产组专家对以省农科院耕作栽培研究所选育的水稻品种“龙稻27”为主体的水稻覆膜有机栽培技术示范田进行实收测产,实际收获面积24.36亩,平均亩产553.9公斤。
测产现场
“我们合作社今年的水稻又丰收了!种地还是得相信科技的力量!”信合有机稻米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姚宏凤高兴地告诉记者,合作社已和省农科院合作多年,专家们针对有机稻米种植生产提出了一系列建议,带来了配套的良种、良技,并且全程提供农技指导。
姚宏凤说,如今合作社的稻米生产积极对接市场需求,推出有机胚芽米,这对水稻品种提出更高的要求,既要留胚率高,又要口感好,还要适应性强,而“龙稻27”的田间表现和加工品质都不错,符合有机胚芽米的生产要求。
对于水稻种植,耕作栽培研究所与信合有机稻米专业合作社总结出了一套“妙法”——“覆膜田”技术。据介绍,“覆膜田”技术是利用生物降解地膜覆盖稻田,抑制杂草生长、减少害虫滋生、防止水肥流失,还可显著提高全年有效积温,降低生产用工成本,企业经济效益得到大幅提升。
信合有机稻米专业合作社稻米生产车间
“院地合作就是通过综合院地双方的优势,实现科技增粮的目的。”耕作栽培研究所所长李柱刚介绍,今年,省农科院发起院地合作(科技包联)工作,创新性地构建“1+1+N”的院地合作模式。耕作栽培研究所对口服务哈尔滨市,通过精准对接各地农业生产需求,制定“一地一策一方案”,旨在“提产量、强产业、增效益、育人才”。未来将持续与哈尔滨市各区县精准对接,进行切实有效的科技包联服务,助力当地农业增产增效和县域经济发展。
据悉,省农科院接下来将在全省东部、西部、北部、中南部等不同生态区,开展2025年科技包联秋季田间观摩及测产系列活动,同时成立科技包联测产专家组,邀请省内涉农单位专家共同参与,推动科技包联工作高效开展,打造出切实有效的科技包联模式。
来源:龙头新闻·黑龙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