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阅读点亮成长之光——工人文化宫职工书屋改造后首场公益讲座聚焦儿童阅读启蒙,践行全民阅读新精神

让阅读点亮成长之光——工人文化宫职工书屋改造后首场公益讲座聚焦儿童阅读启蒙,践行全民阅读新精神

7月6日下午2时,哈尔滨市工人文化宫升级后的职工书屋内,一场以“让读书给孩子打好精神底色”为主题的公益讲座拉开帷幕。哈尔滨学院教师、作家杨藻以“高校教育者+童书作家+母亲”的三重身份,为来到现场而家长和孩子们分享了青少年阅读启蒙经验,现场互动热烈。此次活动作为市工人文化宫职工书屋“悦读分享会——亲子教育”首场,不仅为职工家庭提供了专业、实用的亲子阅读指导,更开启了职工书屋服务职工文化生活、助力家庭教育的新实践,也标志着职工书屋在服务职工文化生活方面新的探索和实践,也为“阅读资源优化工程”提供了实践样本。

让阅读点亮成长之光——工人文化宫职工书屋改造后首场公益讲座聚焦儿童阅读启蒙,践行全民阅读新精神

讲座以杨教授女儿的成长轨迹开场:3岁通过各种识字方法和书法练习走进文字世界,6岁实现自主阅读,14岁凭借良好的数理思维和表达能力考入西安交大少年班。她指出,3岁启蒙阅读是构建认知的基础,小学自主阅读培养思维习惯,中学批判性阅读塑造精神内核,并强调“阅读不是应试工具,而是塑造精神世界的基石,就像给房子打地基,虽看不见却决定高度与韧性”。

让阅读点亮成长之光——工人文化宫职工书屋改造后首场公益讲座聚焦儿童阅读启蒙,践行全民阅读新精神

为何阅读是精神底色的核心?杨藻老师从三方面阐释:认知发展层面,神经科学研究显示阅读能刺激大脑前额叶皮层发育,增强专注力与逻辑能力,对比数据显示:过早接触电子设备的儿童注意力持续时间较纸质阅读者缩短40%;人格塑造层面,以《夏洛的网》《缺失的一角》为例说明书就像“灯”与“镜”,引领并照亮孩子,用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认识世界和自己,培养他们的责任感与同理心,哲学类童书则对青少年价值观形成有重要影响;现实需求层面,杨老师强调深度阅读是培养AI时代想象力、共情力与批判性思维的唯一路径,如女儿因阅读凡尔纳科幻作品激发科学兴趣最终选择走进少年班。

让阅读点亮成长之光——工人文化宫职工书屋改造后首场公益讲座聚焦儿童阅读启蒙,践行全民阅读新精神

关于如何通过阅读打好精神底色,杨藻教授结合“分级阅读”理论,给出了权威的分级书单,也推荐读书“黄金关键期”三阶段模型:0 - 6岁为感官启蒙期,推荐触摸书、洞洞书等,建议每日坚持30分钟“沉浸式共读”;7 - 12岁为思维拓展期,推荐历史传记、科幻小说、文学经典等,特别强调不要限制孩子的阅读范围,扩大读书面,建议每周举办“家庭读书会”,开展角色辩论;13岁 + 则为精神独立期,推荐整本书阅读、科普作品等,支持孩子建立“个人书单”并积极鼓励写日记。她认为家长应扮演好选书者、对话者、示范者三重角色,规避功利性书单,用开放式问题激发思考,通过家长身先示范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

针对阅读误区,杨藻老师提醒要警惕三大陷阱:一是阅读功利化,如让孩子读《优秀作文选》;二是朋友圈读书打卡的做法,意义不大;三是经典与流行阅读失衡问题,建议采用“1本经典 + 1本趣味”组合法解决。她还分享了私房技巧,如用《哈利·波特》角色扮演游戏重构家庭社交场景,鼓励孩子讲解读书内容给父母听,每年生日赠送刻有成长寄语的“里程碑书籍”等。杨教授特别强调陪孩子成长的过程就是家长不断克服虚荣心、克服自身缺点和问题的过程。阅读也是如此。

讲座不知不觉进行了两个多小时,在场听众纷纷跟杨老师互动:“孩子面临小升初,应该读什么?”“家长不爱读书,怎么能让孩子热爱读书?”“孩子只爱看漫画书怎么办?”“参加语文阅读辅导班有必要吗?”……杨老师都一一给出了自己的回答。对于现场积极互动的孩子,文化宫也送上小礼物加以鼓励。

让阅读点亮成长之光——工人文化宫职工书屋改造后首场公益讲座聚焦儿童阅读启蒙,践行全民阅读新精神

此次讲座为家庭提供了科学阅读指南,探索了公共文化空间落地的路径。正如杨藻老师所言:“当阅读成为家庭的文化基因,孩子收获的将不仅是知识,更是一个丰盈的精神世界。”下一步,工人文化宫将充分利用职工书屋阵地资源,陆续推出“悦读分享会”系列活动,让阅读资源“动”起来、“活”起来,推动职工阅读氛围不断向广度与深度拓展。

让阅读点亮成长之光——工人文化宫职工书屋改造后首场公益讲座聚焦儿童阅读启蒙,践行全民阅读新精神

让阅读点亮成长之光——工人文化宫职工书屋改造后首场公益讲座聚焦儿童阅读启蒙,践行全民阅读新精神

白雪文/王珉珉摄

来源:凤凰网黑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