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哈尔滨之夏合唱节以跨界交响绘就文化同心圆

2025哈尔滨之夏合唱节以跨界交响绘就文化同心圆

7月7日,“相约音乐之城·唱响时代赞歌”2025哈尔滨之夏合唱节在哈尔滨音乐厅闭幕。来自全国18个省市的60余支合唱团队、近3000名歌者齐聚“音乐之城”,用歌声传承文化、弘扬时代精神。

本届合唱节由北京合唱协会主办。为期三天的活动中,《我的祖国》《沁园春·雪》《松花江上》等经典曲目轮番上演。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为亚冬会创作的《有雪的日子真好》首次以合唱形式呈现给哈尔滨观众。合唱节在千人大合唱《歌唱祖国》慷慨激昂的歌声中圆满闭幕。

合唱团队代表登台亮相

合唱团队代表登台亮相

合唱节同期,承办方特邀爱乐男声合唱团每晚举办“一路繁花 一路歌”爱乐男声合唱团音乐会,为来自全国各地的合唱艺术爱好者打造了精彩纷呈的音乐盛宴,为合唱节增添浓厚的艺术氛围。

“我们来了”

“我们来了”

刚结束演出的宁夏印象合唱团团长兼指挥朱敉蕤,在后台走廊匆匆接过话筒:“实在太激动了!在哈尔滨这个流淌着音符的城市舞台上献唱是我们的荣幸。”她轻拭额角的汗水,话语中带着喘息:“组委会从食宿到彩排的全流程保障特别贴心,让我们这些外地团队毫无后顾之忧。”提及前一晚观摩的爱乐男声合唱团演出,这位银川音乐人眼含赞叹:“专业团队的感染力超乎想象,给我们年轻团员上了生动的艺术课。”首次踏足哈尔滨的她,此刻已生出浓厚眷恋:“从下飞机开始就被这座城的热情包裹,等赛事结束后定要好好品尝红肠、锅包肉,用脚步丈量松花江的晨昏。”

王瑞璞致辞

王瑞璞致辞

“哈尔滨之夏音乐节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颇具影响力。大家都知道哈尔滨举办过亚冬会,作为冰雪之城深受人们喜爱,所以一听说要参与哈尔滨之夏音乐节的演出,各地团队都十分踊跃。”中国音协合唱联盟指挥艺术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北京合唱协会理事长王瑞璞表示,演出中,各团队带来了不同民族的合唱文化。比如哈尔滨举办过亚冬会,中国东方演艺集团的著名作曲家张大力老师为亚冬会创作的《有雪的日子真好》,也由合唱团在现场演绎,以此献给哈尔滨人民,让大家更加热爱这座城市,融入了哈尔滨之夏的文化氛围。同时,来自新疆、甘肃、内蒙古等地区的少数民族团队,也将各自的文化融入了合唱节的表演中。“这次活动促进了民族间的文化交流,加强了合唱爱好者的互动,意义重大。我们希望将此类活动延续下去,传播各地的文化,让不同民族的文化得以融合,共同赞美祖国和伟大的党。”王瑞璞充满期待地说。

乐音袅袅

乐音袅袅

“比赛只是一种形式,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一形式达到提高的目的。大家在交流中能够发现别人的长处,从而取长补短,这才是举办这次活动的真正意义所在。”中国音乐家协会合唱联盟副主席兼指挥表演委员会主任阎宝林在观看完比赛后感慨道,中国中老年的合唱水平确实有了显著提升,不再局限于沿海发达城市,许多原本被认为比较落后的地区也展现出了不俗的水平。这充分证明,合唱水平的高低并不完全由经济发展状况决定,人们通过合唱更多收获的是内心的快乐与满足。

歌声嘹亮

歌声嘹亮

阎宝林还深情回忆起自己与哈尔滨的渊源。他提到曾在1998年带领团队来哈尔滨参加哈尔滨之夏音乐会,而这次则是以评委的身份再次踏上这片土地。他感慨地说:“这次来哈尔滨,我发现城市建设和当地人的精神风貌都有了很大的变化,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物质生活的改善,人们的精神风貌也在不断提升。”对于“哈尔滨之夏”这一音乐盛事,阎宝林给予高度评价:这次参赛团队众多、覆盖面广泛,充分体现了音乐氛围的兴盛。“哈尔滨之夏”这个品牌应该进一步做好、做大、做广,甚至与世界接轨,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参与到这一音乐盛宴中来。阎宝林满怀希冀地说:“希望大家在收获快乐的同时,随着哈尔滨之夏音乐节越办越红火,能够不断提升自己的演出水平,为中国合唱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余音缭绕

余音缭绕

随着最后一个音符消散在音乐厅穹顶,甘肃省音协合唱联盟副理事长杨耀中凝望着掌声不断的观众席,感慨道:“时隔20多年再次带队来哈参加合唱活动,从索菲亚教堂广场到现代化音乐厅的转变令人欣喜。哈尔滨深厚的音乐底蕴令人赞叹,这里不仅诞生了中国第一支交响乐团,更孕育了丰富的艺术文化。我们此行既为音乐交流,也为感受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从太阳岛的美景到地道的锅包肉,都让团员们流连忘返。甘肃与东北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让我们在哈尔滨倍感亲切。期待冬季再访哈尔滨,体验冰雪之都的别样风采。”

来源:龙头新闻·黑龙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