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四大观内涵
养猪四大观包括:大生物安全观、大饲料观、大健康观、大生态观。
养猪四大观的背后逻辑:凡事皆有因果,万物相生相克,众生命运与共,天地道法自然。
提出养猪四大观,不是突发奇想、凭空想象,更不是为了制造某种新概念。养猪四大观,是建立在我多年调研、观察和思考基础上,总结出的一整套养殖规律和理念。
大生物安全观——凡能保护猪群者皆可为
1、之所以提出大生物安全观,是因为目前传统的生物安全概念并不能涵盖所有防非成功案例的背后逻辑。正如医学有很多种,包括西医、中医、藏医、苗医、印度医等等,但任何一种都不能涵盖所有医学理论,唯有“大医学观”才能提升我们对医学的全面认知。
2、大生物安全观:是相对于以“洗消烘”为主的狭隘生物安全而言,凡是能够让病原不好受、让病原不能得逞的措施均是生物安全,大生物安全观不仅做病毒的文章,也做猪群的文章、做养猪环境的文章。
3、病毒作为自然界和生态系统的一部分,是很难被完全消灭的。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就不能养猪了吗?事实上,并非如此。现在全国各地有很多成功防非的养殖模式或案例,比如第三期“养猪人讲养猪的故事”的主人公——广西钟欢猪场,通过使用发酵酸汤、发酵中药等,结合一些物理隔离的方法和基本的生物安全措施,在多次接待人员进场参观的情况下,始终保持着稳定生产。这样的案例非常多,也值得我们思考,他们成功防非,不是建立在过度洗消与隔离的生物安全之上,更不是建立在将病毒完全消灭的基础之上。
4、做猪群与养猪环境的文章,当然也是大生物安全观的一部分,打造一个让猪少应激甚至无应激的环境,做好福利管理,猪舍环境干爽、空气清新,不让猪挨冻受饿、减少打斗等现象的发生,猪群的呼吸道、肠道是健康的,皮肤黏膜是完整的,即便少量病毒来了,是很难侵入猪体的,如此也达到了防控疫病的目的,所以这些措施是生物安全!
5、养猪人务必要改变传统的狭隘生物安全认知,不能只盯着病毒,否则常会出现病毒被杀灭了,环境也被破坏了,猪群更在消杀过程中“受伤”了,久而久之,就会破坏猪体内外平衡和稳态。
6、大生物安全观视角下的生物安全:环境干燥不利于病原存活,是生物安全;圈舍环境舒适,猪群少应激、少打斗,猪群皮肤黏膜完整,病原无隙可乘,也是生物安全;管好猪的嘴巴(保持水料清洁)和屁股(及时让粪尿远离猪),也是生物安全;如此等等。
大饲料观——凡可食者皆可饲
1、大饲料观:我们的领导人提出了大食物观,大饲料观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养猪除了“玉米-豆粕型”饲料营养方案外,可用于饲料的非常规原料还有很多。
2、我国每年有数十亿吨农林牧渔副产物,尤其是粮油果蔬加工的副产品、秸秆资源等,通过微生物发酵等生物技术,均可用做饲料原料,实现资源化利用。
3、提出大饲料观,出于三个考虑:一是成本,用各种非常规饲料原料部分替代玉米和豆粕,可以降低养殖成本,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二是原料资源化利用,减少对进口玉米和豆粕的依赖,符合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三是猪群健康,猪本是杂食动物,饲粮多元化更易于满足猪的营养和福利需求,更利于猪群健康。
4、树立大饲料观,充分利用地缘性饲料原料,实现一方水土养一方猪!很多地缘性植物等资源是当地生态系统下的产物,其或许更符合同一个生态系统下的猪群的营养需求。
5、很多地缘性植物,兼具营养和药用价值,对猪群健康有积极的影响;并且地缘性差异化原料的合理利用,对猪肉品质亦有很好的改善作用,利于品牌化运作,实现破局、破内卷。
大健康观——凡治未病者皆可做
1、大健康观:与人类健康一样,猪群健康与猪生理和心理状态、品种繁育、饲料营养、生存环境、饲养管理等多方面因素息息相关,大健康观即是建立在这种认知基础上的健康管理思维。
2、大健康观视角下的健康管理,不是只盯着病原、疫苗和兽药,而是要系统管控影响猪群健康的所有相关因素,包括环境、饲养、营养、应激等。即凡是有利于猪群健康的事都要干,凡是危害猪群健康的事都要管。
3、提升猪群健康度,应把握“七度”管理:环境温度、湿度、光照度、猪群密度、空气清新度、水料清洁度、营养均衡度。
4、能否做到养猪“七度”管理,本质是观念问题、态度问题、意识问题。充分重视了就一定能做到!所以,养猪人要建立大健康观,意识要觉醒、思维要升级。
5、市面上防控蓝耳病的方法和产品有很多,但蓝耳病问题解决了吗?似乎没有!我们要思考一个问题:蓝耳病的感染到底是因还是果?到底是猪群健康水平下降在先,还是蓝耳病病毒感染在先?弄不清这个问题,就很难从根本上解决蓝耳病的问题!
大生态观——凡益于生态者皆可行
1、大生态观:有三个层面,一是“大生态”,以养猪行业为中心,产业链上、中、下游,不同规模的养殖场户共同组成的宏观生态,就像原始森林一样,相互赖以为生、相依为命、共存共荣,是一个命运共同体;二是“中生态”,以猪场为中心的动物、植物、微生物,共同形成一个“中生态”,种养结合、循环农业即是此层面的实践;三是以猪为中心的猪体与体内外的微生物组成的“微生态”。
2、猪体内有大量的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等。这些微生物有有益的、中性的、有害的,它们共同组成了猪体的微生态,正常状态下,这个微生态系统是平衡的,像一个社会一样,有各色人等,各司其职,各安其位,处于相对平衡状态。但是,当我们为了治疗某一种疾病、试图消灭某一种微生物或极端地追求某一种结果时,通过滥用药物等手段,将会打破微生态平衡,致使猪群出现各种健康问题。
3、滥用化学消毒剂消毒、滥用抗生素“保健”,是伪科学!不利于生态循环和微生态平衡,是缺乏大生态观的典型表现。有实验表明,长期使用抗生素“保健”,会大大降低病菌对肠道的感染阈值。原因就是:长期滥用抗生素不仅会杀灭病菌,同时也会杀灭有益菌,使肠道微生态处于类“真空”的状态,当停用抗生素后,非常少量的病菌进入到肠道后,就会在充足的“资源”下疯狂地增殖,进而造成肠道问题。因此,要科学使用抗生素,比如在治疗时,利用抗生素杀灭病菌后,应及时补充有益菌,尽快使肠道恢复正常状态,平常不要搞所谓抗生素“保健”。
4、种养分离、微生物隔绝,人为地将动物与植物分开,将粪尿有机肥变成了污染源!这是违背自然规律、违背产业发展规律的,也是缺乏大生态观的典型表现,是很难实现可持续发展的。
关于今冬防非
1、北方地区冬季易发生非洲猪瘟疫情的背后逻辑:保温与通风之间存在矛盾,很难平衡舍内温度与空气质量两个关键因素,易造成猪群应激、氧气不足、氨气超标、使鼻腔黏膜和眼结膜受损,对非洲猪瘟病毒的易感性增加,病毒感染阈值大大降低;同时低温下病毒易于存活,且难以彻底消毒,使环境中病毒载量增加。这一降一增,使得感染非瘟的风险陡然增加。
2、冬天防非建议:在保证正常通风的前提下,做好猪舍的密封保温,确保氨气和湿度不超标;慎用液体消毒,酌情采用干粉消毒剂;提供充足优质营养,确保猪群免疫力;降低物资进场频次,可建立洗消房或者搭建简易阳光房,尽量室内集中处置,保障一定温度才能起到很好洗消的作用;外环境和过道消毒可以使用生石灰、火碱等,冬季必要时采用抗冻型消毒剂;减少猪群应激因素,比如冷热刺激、潮湿、高密度等,保障饮水与饲料供应,保护猪群;高风险地区可增加空气过滤,并可在圈舍喷洒有机酸,吸附空气中悬浮的病毒、有害菌,减少病原载量。
来源:抗非大家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