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文化在虎林大地上熠熠生辉
黑龙江
黑龙江 > 资讯 > 正文

非遗文化在虎林大地上熠熠生辉

在辽阔的乌苏里江畔,镶嵌着一颗璀璨的明珠——虎林市。这片土地不仅自然风光壮美,更蕴藏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它们像一部部生动的历史长卷,记录着这座城市的历史脉络和文化记忆。

(一)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医药——杨氏膏药

图片

杨氏膏药从清末宣统年间至今已传世五代,在漫长的岁月中,经过几代人的临床实践,不断完善,大胆创新,早已在周围县市颇负盛名。杨氏膏药之所以称作腰椎病的克星主要源于“配方独特、选料精良、遵古炮制、疗效卓然”,因此著称于世。因受祖父及父亲的影响,杨大伟自幼酷爱医学,读高中时已会独立熬制膏药,熟练掌握了杨氏推拿手法,并为同学们推拿、按摩,诊治病痛。经过多年的潜心研究,在治疗腰间盘突出、颈椎疼痛病方面颇有建树,杨氏膏药在一代代的传承和发扬下真正达到了治病救人的目的。

(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完达山酒酿造工艺

图片

图片

坐落于虎林市工业园区的完达山酒业是一家以酿造灌装白酒及保健酒生产营销为主的股份制民营企业。公司前身可追溯到1912年,虎林地区第一家烧锅--田子元创建的“复兴东”,至今已有百年的发展历史。

产品为浓香型完达山牌系列白酒,共三个系列,46个品种。产品以东北优质红高粱、玉米、小麦、水稻为主要原料,经泥池固体发酵,蒸糟拌曲、蒸馏摘酒、分质分存、精心酿制的基酒与现代配伍技术完美结合。以传统工艺、优良原料、现代技术手段严格把控产品质量,生产出具有独特韵味、具有传承特色的优质酒。

(三)地市级非遗项目:传统舞蹈——春归雁

图片

图片

舞蹈《春归雁》反映十万专业官兵开发建设北大荒,使北大荒变为北大仓,家乡巨变,一行大雁展翅飞翔在蓝天上,归来的大雁找不到旧居时,转业官兵手舞红旗在大地上劳动,优美的“三人舞”。此情此景深深感动了这群大雁,她们唱出:如今北国江南春,北大荒永远是春天。北大荒已变成塞北江南,抒发了十万转业官兵,决定不回江南去,永远留在春天的北大荒的豪情壮志。这个舞蹈由857农场文工团在1959年创作,经过多次改编创作,1960年初代表黑龙江省参加全国职工文艺汇演,被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拍成16mm电影予与报道。在北京中南海演出,受到周总理的亲切接见。这个节目诞生在虎林,成长在虎林,回来后又到沈阳市、哈尔滨市、全省巡回演出,是虎林市文化馆长期保留的节目。

)【地市级非遗项目:传统舞动——虎林板舞

图片

图片

《虎林板舞》是二十世纪70年代问世的,创编时间更早,早在50年代,起源于河北,由舞蹈大师刘树棠老师创作。后由天津音乐学院舞校学生,隆文、张绣辉、王素珍、仉娜丽等从天津带到了虎林的。她们把芭蕾舞和很多中原地区的舞蹈带到了正在开发的虎林,《虎林板舞》以东北宁安县单鼓和东北叫鼓为基础,吸收河北沧州落子的元素,融进芭蕾舞的动作,既有民族舞的豪放和婉约,又有芭蕾舞的洒脱和柔美,充分的表现了虎林人们的生活情调。后经原66军文工团作曲黎国标再度创作改编,更具亲和力和感染力。

《虎林板舞》一经问世,好评如潮,常演不衰。目前除了虎林市文化馆演出队,把《虎林板舞》作为保留节目的演出单位,还有十六家民间艺术团体,据不完全统计,会跳《虎林板舞》的民间演员有500余人。五十年的传承,六十余种表达,数百名演员的舞动,数十万群众的喜爱,使得《虎林板舞》成为虎林舞蹈的代名词,成为虎林的乡愁记忆,文化印象,城市名片。

)【地市级非遗项目:传统技艺——张氏小儿推拿

图片

图片

张氏传承小儿推拿,起源于清朝,迄今为止传承六代,历经一百四十余年。小儿推拿是祖国传统医学技法之一,是中医儿科学和推拿学相结合的产物。张氏传承小儿推拿经过数代人的悉心研究和不断创新,结合现代儿童疾病特征,独创推拿按摩手法,以无药、无痛为特点治愈无数患儿,早已在当地具有一定影响力。张氏传承小儿推拿疗法是祖辈们在与疾病的长期斗争过程中不断经验积累而来,在中医基础理论的指导下,用特定的手法施术于小儿特定的穴位,以调节机体阴阳平衡、调理脏腑气血功能,从而达到治病与防病的目的。

(六)【地市级】非遗项目:传统技艺——孟氏正骨

图片

图片

孟氏手法正骨从清末宣统年间至今已传世四代,在漫长的岁月中,经过几代人的临床实践,不断完善,大胆创新,早已在周围县市颇负盛名。因受外祖母和母亲的影响,王萍自幼酷爱医学,随着漫长的时间推移,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与揣摩,并熟练地掌握了孟氏手法正骨的绝技,为患者早日减轻疾苦,在治疗疑难杂症方面颇有建树。孟氏手法正骨在一代代的传承和发扬下真正达到了治病救人的目的。

(七)【虎林市本级】非遗项目:传统技艺——核雕

图片

图片

核雕,是民间微型雕刻工艺之一,以被列入第二批部及非物质文化名录。核雕注重精巧雅致、微中见宏,尺幅之间展示大千世界以及人生之中种种情趣,在各式各样的工艺巧作中独树一帜。核雕源远流长,宋代中期就有相关的文字记载,核雕项目传承于济南,至今已有五代传承,刘丽红是第五代传承人,全面掌握了张氏一族核雕的技艺技巧,雕刻的关键技法,浮雕,圆雕,镂空雕等也在多年的实践中不断精进,将传统核雕技艺与现代审美相结合,突破了传统雕刻的创作模式,研究和开发的工艺品,包括旅游工艺品,工艺制品,摆件挂件,都展现了非遗文化的魅力,既有古典之美,又富有现代气息。代表作:传统题材的《柿柿如意》、《十八罗汉》《人生如意》等。

(八)【虎林市本级】非遗项目:传统美术——掇花绣

图片

图片

掇花绣属于传统美术类项目,有着悠久的历史,属于西北方的一个绣种。上世纪60年代初,掇花绣风靡全国,当时几乎每家每户都以有掇花绣品为荣耀。掇花绣色彩鲜艳,立体感强,具有浮雕的韵味,美伦美焕,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王美晨是第四代传承人,创作作品多以纯艺术类设计制,代表作品《福》《京剧脸谱》作品挂件《萌虎》,至今仍致力于刺绣传承工作并不断创新。

(九)【虎林市本级】非遗项目:传统技艺——中元红正骨

图片

中元红正骨起自清朝年间至今已传世几代,在历经目前可记忆的四代人的临床实践,日臻完善,植身于中医理论和道家医学思想的根基。大胆创新,口口相传,凭借独特的“中元红正骨”技术手法,早已经在周围市、县以及农垦管理局有所传名,并且逐渐走向祖国的大疆南北。

房爱莲女士通过多年的临床经验,苦修《黄帝内经》《伤寒论》等古代中医理论,结合道家医学思想,在治疗颈椎、胸椎、腰椎及滑膜炎、小关节紊乱、顽固性的头疼、颈椎管狭窄、网球肘炎、肩周炎、腰椎管狭窄,股骨头坏死,风湿骨病,类风湿、中风偏瘫等等都颇有见解,中元红正骨正在一代代的传承和发扬下,真正达到了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的目的。

来源:虎林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