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区•“音”你而来丨听苗笛讲述,冰城与音乐的故事
黑龙江
黑龙江 > 资讯 > 正文

新区•“音”你而来丨听苗笛讲述,冰城与音乐的故事

图片

哈尔滨音乐博物馆

春日融融,初绽新绿。

空气里春的气息,伴着悠扬的旋律,在哈尔滨音乐博物馆中流淌——漂洋过海的钢琴、身经百“战”的二胡、锁住历史瞬间的照片、承载动人故事的老物件……都将哈尔滨与音乐之缘娓娓道来。

音符和旋律如何被“收藏”?

“黑土”音乐有哪些底蕴?

失传百年的赫哲族“桦皮胡琴”“六弦胡琴”如何重现?

近日,在哈尔滨音乐博物馆馆长苗笛的引领下,记者有幸走进博物馆,聆听黑土地的乐章,感受冰城的音乐“文脉”。

“我就是要将有限的钱,用在收藏‘无价之宝’上!”苗笛说。苗笛是国家一级作曲(理论系列)、六弦琴演奏家,也是建筑艺术设计师,是音乐文物保护工作者、收藏家和音乐文化推广大使。

图片

苗笛在美国加州大学讲座:《中国北方弓弦乐器——六弦胡琴的前世今生》

“2010年6月22日,哈尔滨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音乐之城’奖牌。当时,全世界只有6座城市获得这项荣誉。我为此而自豪,再一次做出重要决定:用自己1000余件能见证哈尔滨音乐历史的藏品,捐建哈尔滨音乐博物馆。”苗笛说。为什么说是“再一次”呢,后面揭开谜底。

图片

苗笛对收藏的乐器进行分类和修缮

“我热衷追溯城市的音乐文脉,与父亲的影响密不可分。”他的父亲苗实,是哈尔滨解放后第一批考入由延安艺术家创办的哈尔滨大学戏剧音乐系的学生,一生在哈从事大学音乐教育。1946年,苗实开始收藏地方音乐史料,并于20世纪90年代参与编辑出版了《哈尔滨音乐志》。

图片

20世纪90年代出版的《哈尔滨音乐志》,苗笛为编辑

在浓厚的艺术氛围中,苗笛从小就喜爱上了音乐。不满10岁的他,参加了哈尔滨少年宫民族乐队的演出。18岁考入省歌舞团任二胡演奏员。20世纪80年代初,苗笛在哈尔滨师范大学攻读音乐专业,放假期间协助父亲为撰写《哈尔滨音乐志》搜集资料,黑龙江流域悠久、多元、独具特色的音乐历史,对他产生了强烈的吸引力。

图片

1970年苗笛在演奏二胡

1994年,苗笛在奥地利维也纳考察学习时发现,这座仅有165万人口的城市,居然有8座大型音乐博物馆和400余座小型音乐博物馆(音乐家遗址)。苗笛震惊于这个数字的同时,也决心要为家乡哈尔滨创建一座收藏、保护、传承音乐文化的专业音乐博物馆。

图片

1994年,苗笛在维也纳和德国施坦威钢琴厂学习考察

在苗笛的努力下,2006年1月22日,黑龙江音乐博物馆正式建成,现在哈尔滨音乐学院内。2009年,苗笛开始申办筹建哈尔滨音乐博物馆。“再一次”在此有了答案。2021年4月16日,位于松北松花江畔、与哈尔滨大剧院毗邻的哈尔滨音乐博物馆正式建成并揭牌。“音乐之城”的奖牌就被他展示在了博物馆进门的C位。作为馆藏文物的主要捐献者和展陈设计者,苗笛当之无愧,以专家的身份被聘为博物馆馆长。

图片

苗笛为音乐学院的学生讲解

家乡音乐家傅庚辰多年使用的珍贵小提琴、钢琴;“西部歌王”王洛宾的手稿和使用过的乐器,以及与三毛的书信;基里巴斯共和国总统来哈尔滨访问时,演奏家乡民间音乐的吉他;世界著名指挥家祖宾·梅塔在哈尔滨演出时用过的指挥棒;《闪闪红星》的手稿……哈尔滨音乐博物馆有15个展区,千余件展品让来过这里的人们大为惊叹,没想到藏着这么多“宝贝”,同时也不禁感慨苗笛的大爱与无私,着实令人敬佩。

苗笛还经常亲自担任讲解员,为来访者一一讲述展品背后的故事,让人们跟着他的生动讲述,仿佛置身历史,感知变迁,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这座城市与音乐的交融。

图片

苗笛(左一)和祖斌•梅塔在一起

“我们的家乡有着深厚的黑土音乐底蕴和‘红色音乐基因’”传承、弘扬冰城音乐文化,苗笛一直不曾停歇。

图片

苗笛正在演奏六弦胡琴

桦皮胡琴、六弦胡琴……失传百年的赫哲族乐器被苗笛“还原”,悠扬的旋律在国内、国际舞台奏响,黑土地音乐文化也化作城市名片美誉传扬。

哈尔滨音乐博物馆承载着“音乐之城”的百年历史,接下来的一段时间,让我们一起,聆听苗笛馆长的讲述,通过一个个“故事”去深入了解这座城与音乐的渊源,去激活馆藏、滋润心灵。

来源:哈尔滨新区发布